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南极普里兹湾和南极半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典型持久性污染物的残留特征和来源解析

作者简介第1-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7-1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9-40页
 §2.1 概述第19页
 §2.2 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第19-24页
 §2.3 POPs在南极区域的早期研究第24-27页
 §2.4 南极各环境介质中POPs的污染现状第27-30页
     ·南极大气环境中POPs残留第27-28页
     ·南极海洋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调查与研究第28-29页
     ·南极陆地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的调查与研究第29-30页
 §2.5 南极食物网各营养层级中持久性污染物的积累调查与研究第30-33页
     ·大洋浮游生物与鱼类中持久性污染物的调查与研究第30-31页
     ·南极鸟类中的持久性污染物积累调查与研究第31-32页
     ·南极哺乳动物中的持久性污染物调查与研究第32-33页
 §2.6 当前南极地区持久性污染物的研究热点第33-37页
     ·南极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来源及输送途径第33-34页
     ·南极各类介质中污染物含量的历史发展趋势第34页
     ·持久性污染物在食物网中的积累和转化第34-36页
     ·人类科考活动产生持久性污染物及其带来的生态风险第36-37页
 §2.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37-40页
     ·南极POPs研究的不平衡第37页
     ·本论文研究目的第37-38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第38-40页
第三章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第40-52页
 §3.1 仪器与试剂第40页
     ·实验仪器第40页
     ·实验试剂第40页
 §3.2 样品采集第40-44页
     ·采集区域概况第40-42页
     ·样品的采集第42-44页
 §3.3 生物样品中有机氯化合物(OCs)的测定第44-46页
     ·生物样品测定总流程图第44-45页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第45页
     ·仪器分析和质控第45-46页
 §3.4 沉积物OCs的测定第46-50页
     ·沉积物样品测定总流程图第46-47页
     ·样品前处理第47页
     ·仪器分析第47-50页
     ·有机碳测定第50页
     ·粒径测定第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来源第52-69页
 §4.1 普里兹湾PCBs的浓度水平及与全球其他海湾的比较第52-55页
 §4.2 普里兹湾PCBs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第55-64页
     ·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PCBs的水平分布第55页
     ·普里兹湾地形和海流变化的影响第55-57页
     ·普里兹湾海冰变化过程的影响第57-59页
     ·普里兹湾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第59-64页
 §4.3 多氯联苯同系物含量分布与来源分析第64-67页
 §4.4 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的PCBs的生态风险评价第67-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第69-84页
 §5.1 OCPs的残留水平及与全球海湾湖泊浓度水平比较第69-74页
 §5.2 普里兹湾OCPs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第74-77页
     ·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区域分布特征第74-75页
     ·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分布的影响因素第75-77页
 §5.3 OCPs的组成成分分析及溯源第77-82页
     ·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组成成分特征第77-78页
     ·HCHs的组成特征及溯源第78-80页
     ·DDTs的组成特征及溯源第80-82页
     ·CHLs的组成特征及溯源第82页
 §5.4 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OCPs通量估算第82-83页
 §5.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南极半岛长城站附近持久性污染物的迁移及其在生物体中的积累第84-100页
 §6.1 不同生物栖息地粪土中POPs含量分布及来源第84-89页
     ·长城站附近不同生物栖息地粪土中POPs含量分布第84-87页
     ·生物栖息地粪土中多氯联苯同系物的组成比例及来源第87-88页
     ·生物栖息地粪土中HCHs异构体的组成比例及来源第88-89页
     ·生物栖息地粪土中DDT及其代谢物的组成比例及来源第89页
 §6.2 长城站附近鸟类卵中POPs积累研究第89-95页
     ·鸟卵中PCBs同系物的组成比例及来源第90-93页
     ·鸟卵中HCHs和DDTs的组成及来源第93-95页
 §6.3 阿德雷岛企鹅体内PCBs和OCPs的残留和组织分布第95-98页
 §6.4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七章 结论与未来工作展望第100-103页
 §7.1 结论第100-102页
 §7.2 未来工作展望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CNN在图像处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塔北西部玉东地区古近系薄层砂岩储层地球物理特征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