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约束下的土地利用评价及优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创新点 | 第17-19页 |
| 2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 第19页 |
| ·生态环境 | 第19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页 |
| ·系统理论 | 第19-20页 |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 3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影响关系 | 第21-25页 |
| ·土地利用对资源节约的影响 | 第21-23页 |
| ·土地利用对环境友好的影响 | 第23页 |
|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关系 | 第23-25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 ·交叉数据包络方法 | 第25-26页 |
| ·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 ·结构方程模型 | 第28-29页 |
| 5 湖南省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协调分析 | 第29-49页 |
| ·区域概况 | 第29页 |
|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及构建 | 第29-32页 |
|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 第29页 |
| ·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 | 第29页 |
| ·区域性和关联性原则 | 第29-30页 |
| ·动态性原则 | 第30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2页 |
| ·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 ·湖南省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 | 第33-49页 |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交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数据处理 | 第33-36页 |
| ·协调度发展模型 | 第36-41页 |
| ·指标主成分分析 | 第41-45页 |
| ·结构方程耦合模型分析 | 第45-49页 |
| 6 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协调发展建议 | 第49-51页 |
| ·建立新型的效益评价机制 | 第49页 |
| ·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关系 | 第49-50页 |
|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 第50页 |
| ·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的法律制度 | 第50-51页 |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 ·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