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0页 |
·多学科研究法 | 第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学者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 | 第10-11页 |
·国内学者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 | 第11-13页 |
2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概述 | 第13-21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相关概念比较 | 第13-15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概念 | 第13-14页 |
·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 | 第14页 |
·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公开 | 第14-15页 |
·政府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务 | 第15页 |
·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理学基础 | 第16-18页 |
·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经济学基础 | 第18-21页 |
3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概况 | 第21-34页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起步和探索阶段 | 第21页 |
·推进和加速阶段 | 第21-22页 |
·制度化的阶段 | 第22-23页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律机理 | 第23-26页 |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23-24页 |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 第24-26页 |
·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 | 第26页 |
·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观念问题: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意识淡薄 | 第27页 |
·限度问题: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不明确 | 第27-28页 |
·规范问题:信息公开法制与保密法制之间存在冲突 | 第28-29页 |
·内部监督问题:行政救济缺位 | 第29页 |
·外部监督问题:司法救济乏力 | 第29-31页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1-34页 |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可行性 | 第32-34页 |
4 域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实践与启示 | 第34-39页 |
·域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发展 | 第34页 |
·我国与域外信息公开立法相关问题之比较 | 第34-36页 |
·政府信息公开之目的比较 | 第34-35页 |
·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与范围之比较 | 第35页 |
·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之比较 | 第35页 |
·政府信息公开程序之比较 | 第35-36页 |
·政府信息公开的限制之比较 | 第36页 |
·域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启示 | 第36-39页 |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层级启示 | 第36-37页 |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架构启示 | 第37-39页 |
5 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9-44页 |
·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层次,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 | 第39-40页 |
·明确赋予公民知情权 | 第39页 |
·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原则,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 第39-40页 |
·加快政府信息公开观念转变,完善政府信息公开配套立法 | 第40-42页 |
·修改《保密法》和《档案法》 | 第40-41页 |
·对隐私权和商业秘密进行专项规定 | 第41-42页 |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与救济 | 第42-44页 |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问责机制 | 第42页 |
·组建政府信息工作领导小组 | 第42-43页 |
·扩大提出救济的主体范围 | 第43-44页 |
6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