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旅游地旅游者类型划分与旅游行为比较研究--以安徽九华山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理论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 第16-26页 |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宗教旅游 | 第16页 |
·宗教旅游地 | 第16-17页 |
·宗教旅游者 | 第17页 |
·国外宗教旅游者研究 | 第17-21页 |
·宗教旅游动机 | 第17-19页 |
·宗教旅游者旅游偏好研究 | 第19页 |
·宗教旅游者类型划分和行为比较 | 第19-21页 |
·国内宗教旅游者研究 | 第21-24页 |
·宗教旅游动机研究 | 第21-22页 |
·宗教旅游者行为偏好研究 | 第22-24页 |
·宗教旅游者类型划分 | 第24页 |
·研究述评与启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国内宗教旅游地与宗教旅游者的特点 | 第26-31页 |
·国内宗教旅游地的特点 | 第26-28页 |
·分布广泛、资源禀赋高 | 第26页 |
·融自然与文化、神圣与世俗为一体 | 第26-27页 |
·吸引范围等级层次分明 | 第27页 |
·生命周期较长 | 第27-28页 |
·国内宗教旅游者的特点 | 第28-31页 |
·旅游者类型多样化 | 第28-29页 |
·重游率高、客源市场稳定 | 第29页 |
·季节性明显、受宗教节日影响大 | 第29-30页 |
·对大众旅游者文化素质要求较高 | 第30页 |
·家庭旅游者和宗教团体旅游者占较大比重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九华山宗教旅游者类型划分 | 第31-48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1-32页 |
·景区资源概况 | 第31页 |
·景区旅游发展概况 | 第31-32页 |
·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32-34页 |
·问卷测量项目的设计 | 第32-33页 |
·调研过程 | 第33-34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4页 |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34-37页 |
·宗教旅游者旅游动机分析 | 第37-42页 |
·旅游动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旅游动机因子分析 | 第38-42页 |
·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者类型划分 | 第42-48页 |
·聚类分析结果与解释 | 第43-45页 |
·对聚类结果的判别分析 | 第45页 |
·聚类结果与旅游者自我感知类型的比较 | 第45-48页 |
第五章 不同类型宗教旅游者旅游行为比较 | 第48-64页 |
·人口学特征比较 | 第48-49页 |
·旅游动机比较 | 第49-50页 |
·基本旅游行为比较 | 第50-54页 |
·信息渠道 | 第50-51页 |
·出游方式与出游同伴 | 第51-52页 |
·出游时间结构 | 第52-54页 |
·旅游消费行为比较 | 第54-59页 |
·交通偏好 | 第54页 |
·住宿偏好 | 第54-55页 |
·饮食偏好 | 第55-56页 |
·购物偏好 | 第56-57页 |
·对娱乐活动的态度 | 第57页 |
·旅游花费 | 第57-58页 |
·旅游消费结构 | 第58-59页 |
·宗教旅游偏好比较 | 第59-61页 |
·宗教旅游资源偏好 | 第59页 |
·宗教旅游项目偏好 | 第59-61页 |
·游后评价比较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4-69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建议 | 第65-67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67-68页 |
·创新点 | 第67页 |
·不足之处 | 第67-68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九华山旅游者行为问卷调查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本人读研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科研论文一览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