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引言 | 第11-22页 |
| ·热电效应 | 第11-14页 |
| ·塞贝克效应 | 第11-12页 |
| ·珀尔帖效应 | 第12-13页 |
| ·汤姆逊效应 | 第13-14页 |
| ·热电效应的应用 | 第14-15页 |
| ·热电材料的性能参数 | 第15-17页 |
| ·Seebeck系数 | 第15-16页 |
| ·电导率 | 第16页 |
| ·热导率 | 第16-17页 |
| ·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Na-Co-O系热电材料 | 第17-18页 |
| ·Ca-Co-O系热电材料 | 第18-20页 |
| ·Bi-Sr-Co-O系热电材料 | 第20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 ·实验所用材料及仪器 | 第22页 |
| ·主要原料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 ·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 ·固相反应法 | 第22-23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23-24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24-28页 |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4页 |
|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4页 |
| ·致密度测量 | 第24-25页 |
| ·电阻率测量 | 第25-26页 |
| ·Seebeck系数测量 | 第26页 |
| ·热导率测量 | 第26-28页 |
| 3 Ca_3Co_4O_9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 | 第28-37页 |
| ·固相反应法制备Ca_3Co_4O_9及物相分析 | 第28-29页 |
| ·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Ca_3Co_4O_9及物相分析 | 第29-32页 |
| ·预烧温度的确定 | 第31-32页 |
| ·两种制备方法合成的Ca_3Co_4O_9微观形貌及热电性能比较 | 第32-36页 |
| ·微观结构比较 | 第32-33页 |
| ·电阻率比较 | 第33-34页 |
| ·Seebeck系数比较 | 第34-35页 |
| ·功率因子比较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Ca_3Co_4O_9的Ca位掺Ag研究 | 第37-47页 |
| ·样品制备 | 第37页 |
| ·样品XRD物相分析 | 第37-38页 |
| ·样品断口形貌分析 | 第38-40页 |
| ·掺杂Ag对Ca_3Co_4O_9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 | 第40-45页 |
| ·电阻率 | 第40-42页 |
| ·Seebeck系数 | 第42-43页 |
| ·功率因子 | 第43-44页 |
| ·热导率及ZT值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5 Ag、Cu双掺杂的(Ca_(0.9)Ag_(0.1))_3(Co_(1-x)Cu_x)_4O_9性能研究 | 第47-56页 |
| ·样品制备 | 第47页 |
| ·样品XRD物相分析 | 第47-48页 |
| ·样品断口形貌分析 | 第48-50页 |
| ·(Ca_(0.9)Ag_(0.1))_3(Co_(1-x)Cu_x)_4O_9(x=0-0.1)样品的热电性能 | 第50-55页 |
| ·电阻率 | 第50-52页 |
| ·Seebeck系数 | 第52-53页 |
| ·功率因子 | 第53-54页 |
| ·热导率及ZT值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6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