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前言 | 第12-15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是促进体育表演专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 第12-13页 |
·是培养社会体育文化事业人才的需要 | 第13页 |
·是提高体育表演专业学生就业率的需要 | 第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有关就业的概念界定 | 第15页 |
·就业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计划分配阶段 | 第15-16页 |
·从计划分配到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 | 第16页 |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阶段 | 第16页 |
·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 第16-17页 |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特点 | 第17-19页 |
·社会要求提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挑战 | 第17-18页 |
·社会需求不平衡,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 第18页 |
·就业价值观转变,大学生就业目标脱离实际 | 第18-19页 |
·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 第19-21页 |
·社会因素 | 第19-20页 |
·家庭因素 | 第20页 |
·个人因素 | 第20-21页 |
·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 第21-23页 |
·本文研究视角 | 第23-24页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4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4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24-25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5-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7页 |
·北体大表演专业2008-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 第26-27页 |
·北体大表演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 | 第27-28页 |
·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 | 第27页 |
·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更加多样性 | 第27-28页 |
·北体大表演专业大学生就业需求分析 | 第28-31页 |
·社会对北体大表演专业大学生就业要求的分析 | 第31-33页 |
·影响表演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综合竞争力对就业的影响 | 第34-35页 |
·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力 | 第35页 |
·实习与实践能力 | 第35页 |
·就业观念对就业的影响 | 第35-36页 |
·课程设置对就业的影响 | 第36页 |
·北京体育大学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 第37页 |
·培养规格设计欠合理 | 第37页 |
·专业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 第37-38页 |
·专业技能课教学与艺术实践难以“统筹兼顾” | 第38页 |
·缺乏必要的就业创业指导 | 第38页 |
·北京体育大学表演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措施改革 | 第38-43页 |
·明确培养目标 | 第38-39页 |
·完善课程设置 | 第39页 |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 第39页 |
·重视艺术实践 | 第39-40页 |
·加强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 | 第40-43页 |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择业技能 | 第41-42页 |
·改进就业指导方法,坚持“三个结合” | 第42-43页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和就业 | 第43-47页 |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 第43页 |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 第43-44页 |
·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明确社会的人才需求 | 第44-45页 |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端正求职过程的择业观 | 第45页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就业挫折的承受力 | 第45-4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脱离实际,自我定位不准确 | 第47页 |
·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 第47页 |
·表演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 第47-48页 |
·建议 | 第48-49页 |
·学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 第48页 |
·表演专业毕业生应以社会需求为中心转换就业观念 | 第48页 |
·表演专业培养单位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