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现“强柱弱梁”初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页
   ·“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研究现状第10-13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6页
第二章 RC 框架结构震害与实现“强柱弱梁”第16-28页
   ·引言第16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情况第16-22页
     ·主体结构的破坏第17-19页
     ·非结构构件的震害第19-20页
     ·结构的整体破坏第20-21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特点小结第21-22页
   ·强柱弱梁系数第22-24页
     ·“强柱弱梁”要求本质含义第22-23页
     ·强柱弱梁系数定义第23-24页
     ·强柱弱梁系数意义第24页
   ·强柱弱梁系数限值第24-25页
     ·强柱弱梁系数限值定义第24-25页
     ·强柱弱梁系数限值意义第25页
   ·本章小结第25-28页
第三章 强柱弱梁系数与强柱弱梁系数限值求算第28-48页
   ·引言第28-29页
   ·强柱弱梁系数算例第29-43页
     ·模型说明第29-40页
       ·模型概况第29-30页
       ·本构关系第30-37页
       ·模型有限单元的选取第37-38页
       ·屈服评判标准第38-40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40-43页
       ·模型周期第40-42页
       ·模型的层间位移第42页
       ·板的挠度第42页
       ·弯矩的输出第42页
       ·强柱弱梁系数的计算第42-43页
   ·强柱弱梁系数限值算例第43-46页
     ·模型概况第43-44页
     ·算法总结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强柱弱梁系数限值讨论第48-64页
   ·前言第48页
   ·选用的地震动第48-52页
   ·计算结果第52-54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54-62页
     ·强柱弱梁系数限值影响因素第54-59页
       ·柱轴压比第54-56页
       ·单双向地震动的输入第56-57页
       ·PGA 大小第57-58页
       ·不同地震动第58-59页
     ·强柱弱梁系数限值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第59-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强柱弱梁系数限值验证第64-76页
   ·前言第64页
   ·模型说明第64-66页
   ·结果分析第66-73页
     ·模型的振型及频率第66-68页
     ·层间位移角第68-71页
     ·强柱弱梁系数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6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76-80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76-78页
   ·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8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内外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比较研究
下一篇:典型外廊式砌体教学楼不同构造模式破坏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