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杨树杂交育种思路演化及主栽部分种遗传相似性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 ·杨树杂交育种概述 | 第8-10页 |
| ·国外杨树杂交育种研究概况 | 第8-9页 |
| ·我国杨树杂交育种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我国杨树育种现存的问题 | 第10页 |
|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0-14页 |
| ·遗传多样性概念和意义 | 第10-11页 |
|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 | 第11-13页 |
| ·杨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3-14页 |
| ·本研究立题依据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及路线 | 第15-17页 |
| 2 我国杨树主要杂交育成品种分析 | 第17-27页 |
| ·资料收集 | 第17页 |
| ·我国杨树育成品种的遗传组成 | 第17-20页 |
| ·我国杨树育成品种的主要性状概述 | 第20-25页 |
| ·我国杨树育成品种适应性状 | 第20-22页 |
| ·我国杨树育成品种的生长性状 | 第22-23页 |
| ·我国杨树育成品种的品质性状 | 第23-25页 |
| ·讨论 | 第25-27页 |
| ·亲本选配重要性 | 第25页 |
| ·产量的含义 | 第25-26页 |
| ·杂交育种目的并非追求最大杂交优势 | 第26-27页 |
| 3 我国杨树杂交育种理念的变迁 | 第27-34页 |
| ·杨树育种理念的变迁 | 第27-29页 |
| ·50 年-60 年代的育种 | 第27-28页 |
| ·60 年-70 年代间的育种 | 第28页 |
| ·70 年代-80 年代间的育种 | 第28页 |
| ·80 年-90 年代间的杨树育种 | 第28-29页 |
| ·90 年-00 年代间的育种 | 第29页 |
| ·2000 年以来的育种 | 第29页 |
| ·培育品种重要性状的变化 | 第29-32页 |
| ·丰产性状 | 第30-31页 |
| ·品质性状 | 第31-32页 |
| ·抗性 | 第32页 |
| ·讨论-集约栽培对未来杨树育种理念的冲击 | 第32-34页 |
| 4 我国部分主栽优良品种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34-4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 ·植物材料 | 第34页 |
| ·分子材料 | 第34-35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5页 |
| ·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9页 |
| ·基因组 DNA 提取与检测 | 第36页 |
| ·SSR-PCR 扩增体系的优化及检测 | 第36-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 ·基因组 DNA 提取与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 ·PCR 反应体系建立结果 | 第40-41页 |
| ·引物筛选结果 | 第41-42页 |
| ·SSR 引物扩增产物多态性 | 第42-43页 |
| ·聚类分析 | 第43-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7-50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附录 | 第56-61页 |
| 附录一 缩略词表 | 第56-57页 |
| 附录二 56 对 SSR 引物信息 | 第57-59页 |
| 附录三 14 对引物具体序列信息 | 第59-60页 |
| 附录四 实验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