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湿地松及松脂概况 | 第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 ·针叶树产脂机理的研究 | 第10-13页 |
| ·松树基因组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分子标记及关联分析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2 候选基因的同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8-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18页 |
| ·引物设计 | 第18-19页 |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与 PCR 扩增 | 第19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7页 |
| ·DNA 提取与 PCR 扩增 | 第20页 |
| ·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20-21页 |
| ·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 | 第21-23页 |
| ·蛋白质结构分析 | 第23-24页 |
| ·蛋白质功能分析 | 第24-25页 |
| ·TPS 基因进化树的构建 | 第25-27页 |
| ·小结 | 第27-29页 |
| 3 SNP 位点筛选与多样性分析 | 第29-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 ·样品材料和引物设计 | 第29-30页 |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与 PCR 扩增 | 第30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0页 |
|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 ·候选基因序列分析及 SNP 位点筛选 | 第30-31页 |
| ·核苷酸多样性分析 | 第31-32页 |
| ·选择中性检测 | 第32页 |
| ·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4 基因型分型与关联分析 | 第34-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产脂量的测定 | 第34页 |
| ·样品采集与基因型分型 | 第34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4页 |
| ·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 ·产脂性状表型变异 | 第35页 |
| ·PeTPS-(+)Apin 基因 SNP 位点分型 | 第35-37页 |
| ·PeTPS-(-)Apin 基因单体型分型 | 第37-39页 |
| ·PeTPS-(+)Apin 基因与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39-40页 |
| ·PeTPS-(-)Apin 基因与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2-48页 |
| ·结论 | 第42-44页 |
| ·讨论 | 第44-46页 |
| ·湿地松 TPS 结构和功能分析 | 第44页 |
| ·湿地松 DNA 提取方法的探讨 | 第44-45页 |
| ·候选基因的选择 | 第45-46页 |
| ·湿地松分子水平的初步分析 | 第46页 |
| ·展望 | 第46-48页 |
| ·火炬松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开可直接用于其他松属植物 | 第46-47页 |
| ·获得更适合的候选基因和关联群体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