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4页 |
第一节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2-23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锂离子电池嵌入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第二节 钛酸锂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Li_4Ti_5O_(12)/碳复合材料 | 第24-26页 |
·Li_4Ti_5O_(12)的掺杂 | 第26-27页 |
·球型、微纳及多孔结构Li_4Ti_5O_(12)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基于钛酸锂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 第29-34页 |
·Li_4Ti_5O_(12)/LiFePO_4电池 | 第30-31页 |
·Li_4Ti_5O_(12)/LiCoO_2和Li_4Ti_5O_(12)/LiMn_2O_4电池 | 第31-32页 |
·Li_4Ti_5O_(12)/LiNi_(0.5)Mn_(1.5)O_4电池 | 第32-34页 |
第四节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4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44-51页 |
第一节 主要试剂及常用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试剂 | 第44页 |
·常用仪器及设备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材料结构的表征 | 第45-47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5-46页 |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 第46页 |
·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材料和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47-50页 |
·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 | 第47-48页 |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48页 |
·循环伏安测试(Cyclic voltammetry,CV) | 第48-49页 |
·交流阻抗测试(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三章 Li_(4-x)Na_xTi_5O_(12)负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1-65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52页 |
第三节 LI_(4-x)NA_xTI_5O_(12)负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 第52-6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第四章 Li_(2-x)Na_xTi_3O_7负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5-78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65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第三节 LI_(2-x)NA_xTI_3O_7负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6-7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第五章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 第78-96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78-79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79-81页 |
第三节 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81-86页 |
第四节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研究 | 第86-93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