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地震预警的概念 | 第10-12页 |
| ·单台地震预警技术 | 第12-13页 |
| ·单台地震定位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13-14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 ·各章节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安排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强震动记录的预处理 | 第16-26页 |
| ·引言 | 第16-17页 |
| ·P波震相捡拾方法的介绍 | 第17-18页 |
| ·长短时间窗(STA/LTA)法 | 第17-18页 |
| ·固定窗AIC准则 | 第18页 |
| ·地震记录的信噪比 | 第18-19页 |
| ·两步捡拾法的算例 | 第19-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B-Δ法确定震中距 | 第26-40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数据格式的说明 | 第26-28页 |
| ·参数B的确定方法 | 第28-32页 |
| ·对原加速度纪录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变换 | 第28-29页 |
| ·绘制包络曲线 | 第29-30页 |
| ·求拟合曲线并计算系数B | 第30-32页 |
| ·参数B和震中距Δ的相关性 | 第32-35页 |
| ·震中距的确定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震中方位角的确定 | 第40-72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数据的下载及说明 | 第41页 |
| ·投影法 | 第41-42页 |
| ·平滑法 | 第42-43页 |
| ·两种方法的算例 | 第43-46页 |
| ·偏振分析法 | 第46-59页 |
| ·利用模拟地震波测试程序的正误 | 第49-50页 |
| ·加速度记录算例 | 第50-53页 |
| ·速度数据算例 | 第53-56页 |
| ·位移数据算例 | 第56-57页 |
| ·异常点的解释 | 第57-59页 |
| ·偏振法的计算方位角误差分析 | 第59-69页 |
| ·加速度记录计算结果的残差分析 | 第60-62页 |
| ·速度数据计算结果的残差分析 | 第62-64页 |
| ·位移数据计算结果的残差分析 | 第64-67页 |
| ·误差产生的原因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 第五章 震中经纬度的确定 | 第72-80页 |
| ·引言 | 第72页 |
| ·综合算例 | 第72-78页 |
| ·误差分析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80-82页 |
| ·总结 | 第80页 |
| ·展望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附录1 加速度记录的方位角计算结果(节选第100~126条) | 第86-87页 |
| 附录2 速度记录的方位角计算结果(节选第100~126条) | 第87-88页 |
| 附录3 位移记录的方位角计算结果 | 第88-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3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