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多糖包覆的脂质体用于疫苗口服传递

中文摘要第1-17页
ABSTRACT第17-19页
缩略语第19-20页
前言第20-32页
 一 黏膜疫苗接种第20-21页
 二 疫苗口服吸收和免疫反应的生理基础第21页
 三 疫苗口服免疫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四 脂质体在疫苗黏膜免疫中的应用第23页
 五 胆盐在疫苗黏膜免疫中的应用第23-24页
 六 多囊脂质体作为疫苗黏膜免疫载体的应用第24-25页
 七 多糖包被在疫苗黏膜免疫中的应用第25-27页
 八 立题依据第27页
 参考文献第27-32页
第一章 牛血清白蛋白及其制剂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2-41页
 仪器与材料第32页
 1 BCA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第32-33页
   ·溶液的配制第32页
   ·紫外扫描第32-33页
   ·标准曲线第33页
   ·精密度、准确度第33页
 2 牛血清白蛋白脂质体中牛血清白蛋白的分析方法第33-38页
   ·紫外扫描第33-34页
   ·乙醇沉淀-BCA法测定脂质体样品中BSA的含量第34-38页
     ·BSA-水-乙醇三相图的绘制第35页
     ·乙醇用量对脂类溶解能力的考察第35-36页
     ·实验方法第36页
     ·方法专属性第36页
     ·标准曲线第36-37页
     ·精密度第37页
     ·方法回收率第37页
     ·加样回收率第37-38页
   ·其他试剂的干扰第38页
 3 讨论第38-39页
 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第二章 牛血清白蛋白胆盐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第41-59页
 仪器与材料第41页
 1 牛血清白蛋白胆盐脂质体(BSA NaDC-Lip)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第41-42页
   ·高速离心法分离胆盐脂质体中游离的牛血清白蛋白第41-42页
   ·胆盐脂质体中总药量的测定方法第42页
   ·方法专属性第42页
   ·标准曲线第42页
   ·精密度第42页
   ·方法回收率第42页
 2 NaDC-Lip的制备及处方优化第42-47页
   ·制备方法第42-43页
   ·考察NaDC-Lip的稳定性来筛选处方第43-47页
     ·钙黄绿素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的确定第43-44页
     ·钙黄绿素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4页
     ·精密度第44页
     ·凝胶过滤法分离胆盐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第44页
     ·荧光自淬灭法测定钙黄绿素的释放第44-45页
     ·总脂量对胆盐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第45页
     ·胆固醇与磷脂比(w/w)对胆盐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第45-46页
     ·脱氧胆酸钠与脂相的摩尔比对胆盐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第46-47页
 3 胆盐脂质体相关理化性质研究第47-50页
   ·外观形态第47-48页
   ·粒径及粒径分布第48-49页
   ·Zeta电位测定第49页
   ·包封率测定第49-50页
 4 脱氧胆酸钠与磷脂的相互作用研究第50-56页
   ·浊度变化第50-52页
     ·实验方法第50-51页
     ·实验结果第51页
     ·讨论第51-52页
   ·染料氯化松泊氰醇(PIN)特征光谱研究脱氧胆酸钠与磷脂的相互作用第52-55页
     ·实验方法第52页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2-55页
   ·脱氧胆酸钠在脂质体膜上的分布第55-56页
 5 本章小结第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第三章 棕榈酰甘露聚糖锚定的牛血清白蛋白胆盐脂质体的研究第59-77页
 仪器与材料第59-60页
 1 棕榈酰甘露聚糖(OPM)的合成与表征第60-64页
   ·OPM的合成第60页
   ·OPM的红外光谱(IR)第60-61页
   ·OPM的~1H NMR谱第61-64页
 2 OPM锚定的牛血清白蛋白胆盐脂质体(BSA NaDC-Lip)的制备和性质第64-67页
   ·OPM锚定的BSA NaDC-Lip的制备第64页
   ·聚合物OPM对胆盐脂质体的稳定性影响第64-65页
     ·实验方法第64-65页
     ·结果与讨论第65页
   ·OPM体外配基结合特异性优化OPM的包覆浓度第65-67页
 3 OPM锚定的BSA NaDC-Lip相关理化性质研究第67-70页
   ·外观形态第67-68页
   ·粒径及粒径分布第68页
   ·Zeta电位第68-70页
 4 SDS凝胶电泳考察载体制备过程中BSA的完整性第70-72页
   ·原理第70页
   ·试剂配制第70页
   ·实验方法第70-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72页
 5 稳定性考察第72-73页
   ·释放介质的配制第72页
   ·实验方法第72-73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3页
 6 OPM与胆盐脂质体作用方式的探讨第73-74页
 7 本章小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第四章 免疫学实验研究第77-100页
 仪器与材料第77页
 1 免疫方案和样品采集第77-79页
   ·实验分组第77页
   ·免疫方案第77-78页
   ·样品采集第78-79页
     ·血清样品采集第78页
     ·唾液采集第78页
     ·肠道洗液采集第78-79页
 2 ELISA实验试剂配置第79页
 3 ELISA实验条件的选择第79-92页
   ·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山羊抗小鼠IgG稀释度的优化第80-82页
     ·实验方法第80-81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1-82页
   ·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山羊抗小鼠IgG1和IgG2a稀释度的优化第82-85页
     ·实验方法第82-83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3-85页
   ·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山羊抗小鼠IgA稀释度的优化第85-86页
     ·实验方法第85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5-86页
   ·抗原BSA浓度的优化第86-88页
     ·实验方法第86-8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7-88页
   ·酶标抗体作用时间的优化第88-89页
     ·实验方法第88-8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9页
   ·底物作用时间的优化第89-91页
     ·实验方法第89-9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0-91页
   ·洗涤次数的优化第91-92页
     ·实验方法第91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1-92页
 4 ELISA实验测定免疫后小鼠体内抗体第92-97页
   ·免疫小鼠血液中IgG滴度测定第92-94页
     ·实验方法第92-93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3-94页
   ·免疫小鼠唾液、肠液IgA滴度测定第94-96页
   ·免疫小鼠血液中IgG1/IgG2a测定第96-97页
 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第五章 N-三甲基壳聚糖包覆牛血清白蛋白多囊脂质体的研究第100-134页
 仪器与材料第100-101页
 1 牛血清白蛋白多囊脂质体(BSA MVLs)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第101-102页
   ·BSA MVLs包封药物的分离测定方法第101页
   ·BSA MVLs总药物的测定方法第101页
   ·方法专属性第101页
   ·标准曲线第101-102页
   ·精密度第102页
   ·回收率第102页
 2 牛血清白蛋白多囊脂质体的制备第102-109页
   ·制备方法第102-103页
   ·制备条件的选择第103-105页
     ·乳化条件的优化第103-105页
     ·氮气除有机溶剂的速度第105页
     ·温度第105页
   ·处方筛选第105-109页
     ·内外水相的pH值第105-106页
     ·磷脂的总量第106页
     ·荷电磷脂的影响第106-108页
     ·胆固醇与磷脂的质量比第108页
     ·三油酸甘油酯(TO)的用量第108-109页
 3 N-三甲基壳聚糖(TMC)包覆的牛血清白蛋白多囊脂质体的研究第109-127页
   ·N-三甲基壳聚糖(TMC)的合成与表征第109-111页
     ·N-三甲基壳聚糖(TMC)的合成第109页
     ·TMC的红外光谱(IR)第109-110页
     ·TMC的~1H NMR谱第110-111页
   ·TMC包覆牛血清白蛋白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研究第111-114页
     ·加入顺序第111-112页
     ·加入速度第112页
     ·TMC溶液与多囊脂质体溶液的体积比第112页
     ·磷脂浓度第112-113页
     ·TMC的浓度第113页
     ·TMC包覆牛血清白蛋白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第113-114页
     ·讨论第114页
   ·多囊脂质体对TMC耐受能力的考察第114-116页
     ·TMC包覆浓度对calcein泄漏的影响第114-115页
     ·TMC的孵育时间对calcein泄漏的影响第115页
     ·讨论第115-116页
   ·TMC包覆效率的考察第116-120页
     ·TMC标准曲线的绘制第116页
     ·精密度试验第116页
     ·回收率试验第116-117页
     ·TMC的包覆效率第117页
     ·TMC包覆多囊脂质体包覆浓度的优化第117-118页
     ·TMC包覆多囊脂质体孵育时间的优化第118-119页
     ·讨论第119-120页
   ·TMC包覆的牛血清白蛋白多囊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第120-123页
     ·形态第120-121页
     ·粒径第121-122页
     ·Zeta电位第122-123页
   ·TMC包覆的牛血清白蛋白多囊脂质体的制备过程对BSA完整性的影响第123-124页
     ·实验方法第123页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123-124页
   ·TMC包覆的多囊脂质体体外稳定性考察第124-126页
     ·释放介质的配制第124-125页
     ·实验方法第125页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125-126页
   ·TMC与MVL作用方式的探讨第126-127页
 4 免疫实验第127-131页
   ·免疫方案和样品采集第128页
     ·实验分组第128页
     ·免疫方案第128页
     ·样品采集第128页
   ·ELISA实验试剂配置第128页
   ·ELISA实验测定免疫后小鼠体内抗体第128-131页
     ·免疫小鼠血液中IgG滴度测定第128-129页
     ·免疫小鼠唾液、肠液IgA滴度测定第129-130页
     ·免疫小鼠血液中IgG1/IgG2a测定第130-131页
 5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4页
全文结论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作者简介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一篇:PAC-1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