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耦合图式理论与《诗经》解码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前言第13-28页
 一.简述古代传统研究《诗经》的方法第13-15页
 二.近百年来《诗经》文本阐释的成果和缺憾第15-17页
 三.闻一多等文化人类学的阐释方法第17-18页
 四.上述诸多方法的不足之处第18-21页
 五.从符号学入手的思考第21-28页
第一章 耦合图式理论建构及其应用价值第28-109页
 第一节 耦合图式的维度还原与重建第30-52页
  一.语义上溯与概念界定第30-36页
  二.耦合图式坐标系统第36-41页
  三.耦合图式的生成历史第41-52页
 第二节 耦合图式符号学第52-85页
  一.语义上溯和概念界定第53-56页
  二.信息的基因本体论第56-58页
  三.语言信息的四个意向码位第58-64页
  四.语言符号的时空相态问题第64-74页
  五.耦合图式的文本符号学第74-85页
 第三节 诗性智慧第85-103页
  一.诗歌文本的意旨:诗言志辨第86-89页
  二.来自基因动能的意志第89-92页
  三.语言的诗歌功能是指向信息本身第92-96页
  四.耦合诗学第96-103页
 第四节 耦合图式理论的价值和意义第103-109页
  一.发现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第103-105页
  二.发现维度还原与赋值机制第105-106页
  三.耦观时空下的真实相态第106-107页
  四.发现诗歌文本信息的镜像结构与置换机制第107-109页
第二章 物归有所:《诗经》文本的物实码位第109-134页
 第一节 场耦激活:指物召唤第111-116页
  一.搜索引擎:在第112页
  二.语义上溯第112-113页
  三.维度还原第113-114页
  四.耦合解码第114-116页
 第二节 境耦激活:适合需求第116-121页
  一.搜索引擎:置第116-117页
  二.语义上溯第117页
  三.维度还原第117-119页
  四.耦合解码第119-121页
 第三节 模耦激活:同构体验第121-124页
  一.搜索引擎:归第121页
  二.语义上溯第121-122页
  三.维度还原第122-123页
  四.耦合解码第123-124页
 第四节 原型激活:物灵感应第124-134页
  一.搜索引擎:采第124-125页
  二.语义上溯第125页
  三.维度还原第125-127页
  四.耦合解码第127-134页
第三章 象立意生:《诗经》文本的象表码位第134-148页
 第一节 场耦激活:感性场耦——表象第135-138页
 第二节 境耦激活:感性境耦——喻象第138-142页
 第三节 模耦激活:感性模耦——拟象第142-144页
 第四节 原型激活:感性原型——兴象第144-148页
第四章 皇家之律:《诗经》文本的征信码位第148-165页
 第一节 原型激活:英雄之旅与皇家之律第151-154页
 第二节 相态激活:释梦——正梦、类梦、反梦第154-165页
  一.场耦激活:正梦——智慧之王第155-157页
  二.境耦激活:类梦——武功之王第157-161页
  三.模耦激活:反梦——世袭之王第161-165页
第五章 门道纵横:《诗经文本》的绎理码位第165-186页
 第一节 场耦激活:超限逻辑——越阈表达第167-170页
 第二节 境耦激活:理据逻辑——谐音指明第170-177页
 第三节 模耦激活:模态逻辑——神话蕴含第177-180页
 第四节 原型激活:神谕逻辑——谶语效应第180-186页
结语第186-190页
参考文献第190-194页
后记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数字影视媒介化研究
下一篇:东北沦陷时期文丛派与艺文志派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