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爆破震源实时监测与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详细摘要 | 第8-10页 |
| Detailed Abstract | 第10-16页 |
| 1 绪论 | 第16-28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24页 |
| ·地下矿山开采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爆破振动信号去噪处理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爆破振动信号的初至波的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 ·震源定位技术理论及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4页 |
| ·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 ·系统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系统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研究意义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2 爆破振动信号去噪处理的研究 | 第28-66页 |
| ·爆破地震波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 ·爆破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 第29-30页 |
| ·爆破振动信号去噪处理 | 第30-64页 |
| ·小波理论 | 第30-33页 |
| ·最佳小波基的确定 | 第33-43页 |
| ·爆炸振动信号的小波去噪方法 | 第43-51页 |
| ·不同小波去噪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 第51-57页 |
| ·改进的小波去噪方法 | 第57-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3 震源定位技术的研究 | 第66-90页 |
| ·爆破地震波初至时刻检测 | 第66-75页 |
| ·P 波的识别 | 第66页 |
| ·改进的爆破振动波模型 | 第66-69页 |
| ·改进的能量比值法 | 第69-71页 |
| ·爆破震动波初至时刻检测算法 | 第71页 |
| ·仿真与实验 | 第71-75页 |
| ·震源定位算法的确定 | 第75-76页 |
| ·线性定位法的求解方法的研究 | 第76-84页 |
| ·线性方程的病态程度的确定 | 第76-77页 |
| ·病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77-79页 |
| ·高精度快速定位算法的实现 | 第79-84页 |
| ·定位精度分析 | 第84-87页 |
| ·误差源分析 | 第84-85页 |
| ·定位精度分析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90页 |
| 4 井下爆破震源实时监测与定位系统的研究 | 第90-120页 |
| ·系统设计要求与系统方案 | 第90-93页 |
| ·系统设计要求 | 第90-91页 |
| ·系统方案与工作原理 | 第91-93页 |
| ·信号检测分站的设计 | 第93-107页 |
| ·传感器的选型 | 第94-96页 |
| ·信号调理电路 | 第96-100页 |
| ·模数转换电路 | 第100-101页 |
| ·检测分站与主机数据传输 | 第101-104页 |
| ·GPS 授时模块 | 第104-105页 |
| ·检测分站数据处理器 | 第105-106页 |
| ·检测分站的软件设计 | 第106-107页 |
| ·定位主机的设计 | 第107-112页 |
| ·定位主机数据处理模块 | 第109-110页 |
| ·定位主机与主控机之间的通信 | 第110-111页 |
| ·定位主机的软件设计 | 第111-112页 |
| ·预警与发布单元的软件设计要求 | 第112-113页 |
| ·系统可靠性设计 | 第113-118页 |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113-115页 |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115-116页 |
| ·采集数据的可靠性的设计 | 第116-117页 |
| ·后台软件安全措施 | 第117-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 5 井下爆破震源实时监测与定位系统的应用 | 第120-134页 |
| ·选址与监测点设置 | 第120-122页 |
| ·鑫岳 1 号矿监测点设置 | 第120-121页 |
| ·新阳煤矿监测点设置 | 第121-122页 |
| ·系统安装 | 第122-123页 |
| ·监测设施安装 | 第122-123页 |
| ·GIS 服务器安装 | 第123页 |
| ·客户端软件安装 | 第123页 |
| ·系统调试 | 第123-126页 |
| ·实时监测单元调试 | 第123-125页 |
| ·信息管理单元调试 | 第125-126页 |
| ·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126-127页 |
| ·监测系统应用 | 第127-132页 |
| ·数据抽样 | 第127-131页 |
| ·数据分析 | 第131-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6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134-135页 |
| ·研究展望 | 第135-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6-144页 |
| 致谢 | 第144-14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5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5页 |
|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