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加宽工程新老路基变形机理研究 | 第18-28页 |
·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机理 | 第18-21页 |
·不协调变形的组成 | 第18-20页 |
·不协调变形产生原因 | 第20-21页 |
·相关问题的讨论 | 第21-23页 |
·沉降计算方法 | 第23-26页 |
·新路地基沉降的计算 | 第23-25页 |
·老路地基附加沉降的计算 | 第25-26页 |
·工后的沉降计算 | 第26页 |
·沉降计算方法的评论 | 第26页 |
·新老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 | 第26-28页 |
·沉降控制指标 | 第26-27页 |
·工后沉降控制标准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路基加宽不协调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 第28-55页 |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28-34页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28页 |
·材料屈服准则 | 第28-29页 |
·地基固结理论 | 第29-31页 |
·计算模型的基本考虑 | 第31-34页 |
·路基加宽算例分析 | 第34-42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路基加宽变形性状分析 | 第36-42页 |
·不同路基高度加宽的影响 | 第42-44页 |
·地基变形性状分析 | 第42-44页 |
·路基变形性状分析 | 第44页 |
·高填方路基不同削坡方式的影响 | 第44-48页 |
·地基变形性状分析 | 第46-47页 |
·路基变形性状分析 | 第47-48页 |
·不同台阶开挖方式的影响 | 第48-53页 |
·不同台阶开挖后的变形分析 | 第48-50页 |
·不同台阶开挖路基加宽后的变形分析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高填方路基加宽的锚固加筋作用机理分析 | 第55-69页 |
·锚杆锚固机理分析 | 第55-61页 |
·锚固系统的组成 | 第55-56页 |
·锚固系统破坏机理 | 第56页 |
·锚固系统界面荷载传递理论分析 | 第56-60页 |
·锚杆抗拔承载力机理分析 | 第60-61页 |
·土工合成材料在新老路基结合部拼接中的作用机理 | 第61-66页 |
·加筋土内在相互作用机理 | 第61-63页 |
·土工合成材料在新老路基结合部拼接中的作用 | 第63-65页 |
·路基加宽中加筋效果的评价 | 第65-66页 |
·锚固加筋组合结构设计 | 第66-69页 |
·锚固加筋组合结构机理分析 | 第66页 |
·锚固加筋组合结构设计方法 | 第66-69页 |
第五章 新老路基结合部处治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69-81页 |
·传统的处治方法 | 第69页 |
·路基加宽的锚固加筋方法 | 第69-70页 |
·该技术的优势 | 第70页 |
·锚固加筋方法控制高填方路基加宽不协调变形的数值分析 | 第70-76页 |
·参数选取 | 第70-71页 |
·算例分析 | 第71-76页 |
·拼接设计实施方案的分析 | 第76-79页 |
·拼接方案 | 第76-77页 |
·按设计方案处治效果分析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研究结论 | 第81-83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