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的实在论”—阿瑟·丹图历史叙事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8页 |
(一) 丹图的生平与创作 | 第9-10页 |
(二) 选题依据和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一、历史叙事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8-21页 |
(一) 分析哲学的兴起 | 第18-19页 |
(二) 覆盖率模型的提出 | 第19-20页 |
(三) 科学哲学的革命 | 第20-21页 |
二、历史叙事的本质与类型 | 第21-26页 |
(一) 历史叙事的本质:“有所不述” | 第21-22页 |
(二) 历史叙事的类型:“朴直叙事” | 第22-26页 |
三、历史叙事的典型表述:叙述句 | 第26-34页 |
(一) 叙述句的含义与结构 | 第26-28页 |
(二) 叙述句与历史认识的性质 | 第28-32页 |
1. 叙述句反映了过去和认识过去的偶然性 | 第29-30页 |
2. 叙述句体现了对过去和未来认识的非对称性 | 第30-32页 |
(三) 后视视角与叙事的客观性 | 第32-34页 |
四、历史叙事的作用:历史解释 | 第34-48页 |
(一) 叙事解释模式的理论渊源 | 第34-36页 |
(二) 叙事解释模式的机制 | 第36-40页 |
1. 叙事解释的结构模式和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2. 普遍规律、演绎性与叙事解释模式 | 第37-40页 |
(三) 与其他解释模式的比较 | 第40-42页 |
1. 因果链模式 | 第40-41页 |
2. 可跟踪模式 | 第41-42页 |
(四) 对叙事解释模式的评价 | 第42-48页 |
五、评论与反思 | 第48-55页 |
(一) 历史学的叙事本质 | 第48-49页 |
(二) 叙事实在论与叙事观念论的二元对立与融合 | 第49-51页 |
(三) 历史实在论与唯心论、反实在论的辩证张力 | 第51-53页 |
(四) “务实的实在论”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