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汽车零部件集货中心的选址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 第2章 报废汽车逆向物流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18-30页 |
| ·报废汽车逆向物流概述 | 第18-21页 |
| ·报废汽车逆向物流产生的原因 | 第18页 |
| ·报废汽车逆向物流网络的构成 | 第18-20页 |
| ·报废汽车逆向物流网络节点的功能 | 第20-21页 |
| ·国内外报废汽车逆向物流体系分析 | 第21-30页 |
| ·国外报废汽车逆向物流体系 | 第21-26页 |
| ·我国报废汽车逆向物流体系 | 第26-27页 |
| ·国内外报废汽车逆向物流体系的比较 | 第27-30页 |
| 第3章 报废汽车回收途径的选择偏向模型 | 第30-34页 |
| ·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30页 |
| ·消费者选择报废汽车的回收途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 ·收益因素 | 第30-31页 |
| ·时间因素 | 第31-32页 |
| ·风险因素 | 第32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 第4章 报废汽车零部件集货中心的双层选址模型 | 第34-39页 |
| ·报废汽车逆向物流网络的构建 | 第34-35页 |
| ·问题描述 | 第35-36页 |
| ·选址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 ·模型的假设 | 第36-37页 |
| ·双层选址模型 | 第37-39页 |
| 第5章 报废汽车零部件集货中心选址问题的求解算法 | 第39-45页 |
| ·SCE-UA算法 | 第39-45页 |
| ·算法简介 | 第39页 |
| ·算法原理 | 第39-42页 |
| ·算法步骤 | 第42-45页 |
| 第6章 实例分析 | 第45-63页 |
| ·辽宁省报废汽车逆向物流网络 | 第45-49页 |
| ·报废汽车回收现状 | 第45-46页 |
| ·报废汽车逆向网络的主要构成 | 第46-49页 |
| ·数据收集 | 第49-59页 |
| ·辽宁省各市汽车理论报废量的预测 | 第49-51页 |
| ·辽宁省各市报废汽车正规回收量的预测 | 第51-56页 |
| ·选址模型的参数设置 | 第56-59页 |
| ·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