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论文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论文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理论阐述 | 第19-31页 |
·文化的内涵 | 第19-20页 |
·文化的含义 | 第19-20页 |
·文化的功能 | 第20页 |
·企业文化概述 | 第20-25页 |
·企业文化的内涵 | 第20-21页 |
·企业文化的特征 | 第21-23页 |
·企业文化的作用 | 第23-25页 |
·兴业银行文化概论 | 第25-27页 |
·兴业银行发展概况 | 第25-26页 |
·兴业银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26-27页 |
·企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 | 第27-28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 第28-29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 第29页 |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作用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兴业银行文化建设现状 | 第31-39页 |
·兴业银行文化发展经历 | 第31-34页 |
·兴业银行文化建设的伊始阶段(1988-1995) | 第31-32页 |
·兴业银行文化建设的成长阶段(1996-1999) | 第32-33页 |
·兴业银行文化建设的壮大阶段(2000-至今) | 第33-34页 |
·兴业银行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34-37页 |
·兴业银行的物质文化 | 第34-35页 |
·兴业银行的行为文化 | 第35页 |
·兴业银行的制度文化 | 第35-36页 |
·兴业银行的精神文化 | 第36-37页 |
·兴业银行文化建设的独特之处 | 第37-38页 |
·宣扬品牌价值,开拓银行发展道路 | 第37-38页 |
·采用“赤道原则”,创中国首家“赤道银行” | 第38页 |
·创新“银银平台”,积极开展金融业务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兴业银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47页 |
·兴业银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9-42页 |
·缺乏合理总体规划 | 第39-40页 |
·存在着严重裙带关系 | 第40页 |
·缺乏优秀人才和创新能力 | 第40-41页 |
·缺乏科学合理的考察方案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页 |
·兴业银行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5页 |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42页 |
·对银行文化的看法理解不到位 | 第42-44页 |
·相关部门对于文化建设的指导不足 | 第44-45页 |
·文化建设方面专业人才缺失 | 第45页 |
·总行与分行的权责划分不明确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兴业银行文化建设的完善对策 | 第47-54页 |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兴业银行文化建设中 | 第47-48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文化理念 | 第48-49页 |
·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 | 第49-50页 |
·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建设完美相结合 | 第50-52页 |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的考察方案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1、结论 | 第54页 |
2、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