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电脑横机的简单介绍 | 第10页 |
·电脑横机的市场需求背景 | 第10-11页 |
·电脑横机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电脑横机专用伺服驱动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控制平台 | 第12-13页 |
·国内外横机伺服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本文主要工作和各章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 | 第16-27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与数学模型 | 第16-21页 |
·转子结构及物理模型 | 第16-17页 |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建立 | 第17-21页 |
·基于 SVPWM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 第21-25页 |
·SVPWM 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基本电压空间矢量 | 第23-24页 |
·定子磁链的圆形运动轨迹的获得 | 第24-25页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式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电脑横机伺服驱动器的硬件设计 | 第27-45页 |
·硬件方案确定 | 第27页 |
·硬件整体电路结构 | 第27-29页 |
·电脑横机伺服控制器硬件整体框图 | 第27-28页 |
·伺服驱动器系统处理器芯片 F28M35 的介绍 | 第28-29页 |
·主功率逆变电路及其驱动电路 | 第29-34页 |
·IGBT 功率模块介绍 | 第29-31页 |
·IGBT 模块的驱动及保护电路 | 第31-33页 |
·IGBT 米勒效应的消除 | 第33-34页 |
·驱动板电路设计 | 第34-39页 |
·系统电源设计 | 第34-35页 |
·相电流及母线电压检测电路 | 第35-37页 |
·上电保护和电机自锁保护 | 第37-39页 |
·控制板电路设计 | 第39-43页 |
·相电流及过压检测信号的偏移放大处理电路 | 第39-41页 |
·上位机指令信号输入模块 | 第41-42页 |
·电机编码盘信号 | 第42页 |
·位置脉冲分频输出 | 第42-43页 |
·I/O 接口电路设计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电脑横机伺服器的软件设计 | 第45-52页 |
·横机伺服驱动器软件整体设计 | 第45-47页 |
·位置闭环控制器的设计 | 第46页 |
·速度闭环控制器的设计 | 第46-47页 |
·电流闭环控制器的设计 | 第47页 |
·横机伺服驱动器的 F28M35 中 C28x 内核软件实现 | 第47-50页 |
·C28x 部分的主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C28x 主中断 MainISR 的设计 | 第48-49页 |
·光电编码盘 QepISR 中断 | 第49-50页 |
·F28M35 芯片 M3 内核程序设计 | 第50页 |
·永磁同步电机 SVPWM 实现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7页 |
·硬件平台 | 第52-53页 |
·硬件平台测试实验结果 | 第53-55页 |
·开关电源测试点波形 | 第53页 |
·相电流波形分析 | 第53-55页 |
·SVPWM 的软件平台仿真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工作回顾总结 | 第57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详细摘要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