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述评 | 第15-25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界定及内涵分析 | 第21-23页 |
·基本公共服务的界定 | 第21-22页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 第22页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 第22-23页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公平正义理论 | 第23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3-24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拉萨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25-28页 |
·基础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 | 第25-26页 |
·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城乡差距 | 第26-27页 |
·基础教育效果的城乡差距 | 第27-28页 |
·基本医疗卫生的现状分析 | 第28-32页 |
·医疗卫生投入的城乡差距 | 第29-30页 |
·医疗卫生条件的城乡差距 | 第30-31页 |
·医疗卫生效果的城乡差距 | 第31-32页 |
·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 | 第32-36页 |
·社会保障投入的城乡差距 | 第33-34页 |
·社会保障条件的城乡差距 | 第34页 |
·社会保障效果的城乡差距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拉萨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原因分析 | 第36-42页 |
·经济和社会因素 | 第36-38页 |
·拉萨市经济发展水平 | 第36-37页 |
·拉萨市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二元性 | 第37-38页 |
·财政制度因素 | 第38-39页 |
·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 第38页 |
·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等 | 第38-39页 |
·拉萨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不完善 | 第39-41页 |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化 | 第39页 |
·均等化标准不完善 | 第39-40页 |
·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40-41页 |
·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供给成本问题 | 第41页 |
·农牧民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借鉴 | 第42-48页 |
·发达国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借鉴 | 第42-45页 |
·欧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 | 第42-44页 |
·日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 | 第44-45页 |
·国内发达城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借鉴 | 第45-46页 |
·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 | 第45页 |
·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 | 第45-46页 |
·借鉴与启示 | 第46-48页 |
第六章 进一步推进拉萨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和建议 | 第48-53页 |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 第48-49页 |
·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 | 第48页 |
·统筹发展城乡公共医疗卫生事业 | 第48-49页 |
·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社会保障体制 | 第49页 |
·加强财政体制改革 | 第49-50页 |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第49-50页 |
·合理划分县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事权 | 第50页 |
·明确拉萨市政府职能定位,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 第50-52页 |
·构建多元供给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50-51页 |
·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标体系 | 第51-52页 |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监督机制 | 第52页 |
·完善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第52-53页 |
结语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