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微波源注入S波段两腔大间隙速调管放大器的研究
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高功率微波源及其相干功率合成 | 第16-20页 |
·高功率微波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高功率微波相干功率合成 | 第17-20页 |
·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发展概况 | 第20-24页 |
·高功率微波源注入的两腔大间隙速调管放大器 | 第24-27页 |
·研究思路的提出背景 | 第24-25页 |
·向更高频段发展的初步设想 | 第25-27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感性加载大间隙谐振腔的高频特性 | 第30-44页 |
·大间隙谐振腔的基本特性 | 第30-33页 |
·金属膜片-回流杆对谐振腔高频特性的影响 | 第33-40页 |
·对空间电荷效应的影响 | 第33-36页 |
·对谐振频率和固有品质因数的影响 | 第36-40页 |
·金属膜片-回流杆对 WKA 基本工作特性的影响 | 第40-43页 |
·回流杆尺寸对间隙电场分布的影响 | 第40-41页 |
·回流杆尺寸对电子负载电导的影响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高注入功率时的束流群聚特征 | 第44-61页 |
·基本模型和物理图像 | 第44-45页 |
·调制信号的注入和吸收 | 第45-48页 |
·调制电子束的群聚理论 | 第48-56页 |
·运动学理论 | 第48-51页 |
·Webster 去聚理论 | 第51-56页 |
·高注入功率时的束流群聚特征 | 第56-60页 |
·调制束流的群聚特征分析 | 第56-57页 |
·第二峰值电流的定性分析 | 第57-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高注入功率两腔 WKA 的三维设计和模拟 | 第61-88页 |
·高注入功率两腔 WKA 的设计思想 | 第61-63页 |
·两腔 WKA 输入腔的设计和模拟 | 第63-70页 |
·输入腔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63-64页 |
·矩形注入扁波导的设计 | 第64-68页 |
·输入腔的 3 维粒子模拟 | 第68-70页 |
·两腔 WKA 输出腔的设计和模拟 | 第70-76页 |
·膜片-回流杆结构 | 第71-72页 |
·同轴提取波导及其支撑杆 | 第72-74页 |
·电子束收集极 | 第74-76页 |
·两腔 WKA 整管三维粒子模拟 | 第76-84页 |
·微波提取效果 | 第77-78页 |
·输出功率与输入参数的关系 | 第78-80页 |
·相位锁定与注入参数的关系 | 第80-84页 |
·RBWO 提取波导和过渡波导的设计 | 第84-86页 |
·RBWO 提取波导 | 第84-86页 |
·单边渐变过渡波导 | 第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高注入功率两腔 WKA 的实验研究 | 第88-114页 |
·两腔 WKA 的加工和测试 | 第88-92页 |
·两腔 WKA 的工程设计 | 第88-90页 |
·谐振频率的测量 | 第90-92页 |
·实验设计及准备 | 第92-101页 |
·双脉冲加速器 | 第92-93页 |
·双二极管负载 | 第93-95页 |
·RBWO 高功率种子源 | 第95-96页 |
·两腔 WKA 的约束磁场 | 第96-100页 |
·延时触发控制系统 | 第100-101页 |
·微波测量和辐射模式分析 | 第101-105页 |
·测量布局及测量方法 | 第101-102页 |
·测量系统标定 | 第102-104页 |
·微波辐射模式分析 | 第104-105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05-113页 |
·两腔 WKA 的电压和电流 | 第105-106页 |
·两腔 WKA 工作机制检验 | 第106-107页 |
·RBWO 种子源的高频振荡 | 第107-109页 |
·电压稳定性对锁相效果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两腔 WKA 的微波功率和脉宽 | 第110-111页 |
·RBWO-WKA 的锁频和锁相效果 | 第111-113页 |
·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20页 |
·主要工作和结果 | 第114-116页 |
·主要创新工作 | 第116-117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117-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