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冠突散囊菌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 冠突散囊菌的发酵条件研究 | 第10-12页 |
2 冠突散囊菌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2-13页 |
3 冠突散囊菌的活性研究 | 第13-15页 |
·抗氧化 | 第13页 |
·其他活性 | 第13-15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冠突散囊菌的发酵与提取 | 第16-19页 |
1 引言 | 第1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6-17页 |
·样品来源 | 第16页 |
·设备与试剂 | 第16页 |
·突散囊菌的固体发酵 | 第16-17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16页 |
·冠突散囊菌的活化 | 第16页 |
·冠突散囊菌孢子悬液制备 | 第16-17页 |
·接种与发酵条件 | 第17页 |
·发酵后总提物制备与液液萃取 | 第1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9-27页 |
1 引言 | 第1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样品来源 | 第19页 |
·设备与试剂 | 第19-20页 |
·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第20-21页 |
·减压硅胶柱层析 | 第20页 |
·常压硅胶柱层析 | 第20页 |
·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分离纯化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7页 |
第三章 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7-33页 |
1 引言 | 第2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样品来源 | 第27页 |
·设备与试剂 | 第27页 |
·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对比 | 第27-28页 |
·供试样品 | 第27-28页 |
·溶液制备 | 第28页 |
·ABTS~+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 第28页 |
·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 第28页 |
·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 | 第2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发酵产物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对比 | 第28-30页 |
·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 | 第28-29页 |
·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29-30页 |
·Fe还原试验 | 第30页 |
·纯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 第30-33页 |
·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 | 第30-31页 |
·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冠突散囊菌发酵调控研究 | 第33-43页 |
1 引言 | 第3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样品来源 | 第34页 |
·设备与试剂 | 第34页 |
·冠突散囊菌的调控发酵 | 第34-35页 |
·培养基的配置 | 第34页 |
·溶液制备 | 第34-35页 |
·菌种的活化 | 第35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35页 |
·接种与发酵条件 | 第35页 |
·发酵产物提取与HPLC分析 | 第3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药物调控发酵 | 第35-38页 |
·Vc调控冠突散囊菌发酵 | 第35-36页 |
·烟酰胺调控冠突散囊菌发酵 | 第36页 |
·5-氮杂胞嘧啶核苷调控冠突散囊菌发酵 | 第36-37页 |
·伏立诺他调控发酵冠突散囊菌 | 第37-38页 |
·细菌共培养调控发酵 | 第38-43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冠突散囊菌共培养发酵 | 第38页 |
·铜绿假单胞杆菌与冠突散囊菌共培养发酵 | 第38-39页 |
·肺炎链球菌与冠突散囊菌共培养发酵 | 第39-40页 |
·枯草芽孢杆菌与冠突散囊菌共培养发酵 | 第40页 |
·大肠杆菌与冠突散囊菌共培养发酵 | 第40-41页 |
·粪肠球菌与冠突散囊菌共培养发酵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