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目录学论文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7-11页
 一、选题意义第7-8页
 二、研究现状第8-10页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第10-11页
第一章 清前目录学著作之“杂家”的演变进程第11-27页
 第一节 由杂家到驳杂类书籍的渊薮——汉唐间目录书中杂家的演变第11-17页
  一、《汉书·艺文志》中的杂家第11-14页
  二、《隋书·经籍志》中的杂家第14-17页
 第二节 沿袭与变革——五代至明杂家目录辨析第17-25页
  一、两《唐志》中的杂家第17-20页
  二、宋代目录学的新范例——以子部杂家类为例第20-24页
  三、空疏学风影响下的明末杂家类目录编纂第24-25页
 小结第25-27页
第二章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辨析第27-43页
 第一节 继承与创新——《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的由来第27-30页
 第二节 杂学与杂品所体现馆臣思想辨析第30-34页
  一、杂学之属所体现的馆臣思想及其评判、分类标准第30-32页
  二、杂品之属所见之分类、学风第32-34页
 第三节 类例内容之辨——杂纂与杂说、杂考之分析第34-41页
  一、杂纂与杂抄、类书的关系辨析第34-36页
  二、杂考和杂说的异同第36-38页
  三、杂说与杂史、小说的区别第38-41页
 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所体现出的学术水平和倾向第43-53页
 第一节 体现乾嘉学派的学术水平第43-49页
  一、馆臣对于历代学术史和学风的见解第43-45页
  二、馆臣的考据水平第45-49页
 第二节 体现四库馆臣对西学所持态度第49-52页
 小结第52-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分子体系中拉曼激发虚态与手性分子的不对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