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概述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横纵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超长桩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6-17页 |
·无网格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7-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第21-25页 |
第2章 无网格方法的插值理论 | 第25-47页 |
·移动最小二乘法插值 | 第25-30页 |
·核函数近似和重构核近似 | 第30-35页 |
·径向基函数近似 | 第35-39页 |
·自然邻接点插值方法 | 第39-46页 |
·Voronoi 图和 Delaunay 划分 | 第39-42页 |
·自然邻接的 Sibson 插值 | 第42-44页 |
·自然邻接点的形函数的性质 | 第44-45页 |
·自然邻接点的 Laplace 插值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三维自然单元法 | 第47-84页 |
·概述 | 第47-49页 |
·自然单元法三维分析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第49-52页 |
·实现三维自然单元法存在的问题 | 第49-51页 |
·解决方案 | 第51-52页 |
·三维自然单元法的推导 | 第52-58页 |
·三维位移插值函数 | 第52-53页 |
·三维位移插值函数的性质 | 第53-54页 |
·三维位移插值函数的导数 | 第54页 |
·三维固体问题离散格式 | 第54-58页 |
·数值积分 | 第58-64页 |
·高斯积分 | 第58-61页 |
·蒙特卡罗积分 | 第61-63页 |
·无网格积分方案 | 第63-64页 |
·三维自然单元法程序实现 | 第64-70页 |
·形函数及其导数程序实现 | 第64-65页 |
·程序模块功能简介 | 第65-66页 |
·程序流程 | 第66-70页 |
·算例验证与误差分析 | 第70-81页 |
·分片试验 | 第70-71页 |
·悬臂梁 | 第71-74页 |
·悬挂柱 | 第74-76页 |
·曲梁 | 第76-79页 |
·板 | 第79-81页 |
·计算效率分析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第4章 考虑 P-Δ效应的超长桩水平承载力的非线性分析 | 第84-98页 |
·概述 | 第84-85页 |
·考虑 P-Δ效应的无网格自然单元法 | 第85-93页 |
·超长桩挠曲微分方程 | 第85-86页 |
·考虑 P-Δ效应的单元刚度方程修正 | 第86-88页 |
·大变形问题的平衡方程 | 第88-89页 |
·自然单元法的程序实现 | 第89-93页 |
·算例分析 | 第93-96页 |
·小结 | 第96-98页 |
第5章 超长桩水平承载力影响参数分析 | 第98-133页 |
·荷载大小影响 | 第98-101页 |
·加载顺序影响 | 第101-103页 |
·长径比影响 | 第103页 |
·桩顶约束条件影响 | 第103-106页 |
·水平荷载作用位置影响 | 第106-111页 |
·桩土相对刚度比影响 | 第111-125页 |
·桩土相对刚度比定义 | 第111-112页 |
·计算方案 | 第112-113页 |
·桩体弹性模量引起的刚度比变化 | 第113-116页 |
·土体弹性模量引起的刚度比变化 | 第116-119页 |
·桩径引起的刚度比变化 | 第119-122页 |
·桩长引起的刚度比变化 | 第122-125页 |
·荷载分布形式影响 | 第125-130页 |
·荷载分布形式类型 | 第125-127页 |
·荷载分布形式影响 | 第127-130页 |
·小结 | 第130-133页 |
第6章 基于土体纵向连续性的层状地基桩周土水平位移研究 | 第133-154页 |
·概述 | 第133-135页 |
·匀质半无限空间的矩阵传递式 | 第135-139页 |
·桩身水平荷载表达式及变换 | 第139-140页 |
·水平荷载作用于层状地基内的传递矩阵解法 | 第140-142页 |
·层间接触条件 | 第140-141页 |
·矩阵传递法传递式的推导 | 第141-142页 |
·定解条件 | 第142页 |
·水平位移系数矩阵形式 | 第142-144页 |
·水平位移影响系数矩阵求解流程 | 第144-146页 |
·p-y 曲线形式选取 | 第146页 |
·算例验证分析 | 第146-152页 |
·小结 | 第152-15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4-159页 |
·结论 | 第154-157页 |
·展望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74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74-175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175-176页 |
致谢 | 第176-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