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噪声评价理论与标准 | 第17-28页 |
·声波产生及描述方程 | 第17页 |
·噪声的基本物理量度 | 第17-19页 |
·声压 | 第17-18页 |
·声功率与声强 | 第18页 |
·声压级与声强级 | 第18-19页 |
·噪声的评价量以及标准 | 第19-26页 |
·等响曲线、响度级和响度 | 第19-21页 |
·计权声级和计权网络 | 第21-22页 |
·等效连续A声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 第22-23页 |
·累计百分数声级 | 第23-24页 |
·更佳噪声标准(PNC曲线和噪声评价数(NR)曲线 | 第24-26页 |
·录音室噪声评价及标准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录音室噪声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8-43页 |
·噪声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8页 |
·测量节点的设计 | 第28-31页 |
·传声器的选择 | 第28-30页 |
·前置放大器的选用 | 第30-31页 |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 第31页 |
·噪声信号调理 | 第31-37页 |
·放大器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A计权频率网络实现 | 第33-34页 |
·检波电路设计 | 第34-37页 |
·AD637芯片介绍 | 第35-36页 |
·AD637的电路原理 | 第36-37页 |
·AD637应用电路设计 | 第37页 |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设计 | 第37-39页 |
·方案选择 | 第37-38页 |
·STC12LE5410AD简介 | 第38-39页 |
·处理器核心电路设计 | 第39页 |
·通信电路设计 | 第39-40页 |
·系统电源设计 | 第40-41页 |
·抗干扰设计 | 第41-42页 |
·电源部分的抗干扰设计 | 第42页 |
·接地技术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监测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43-46页 |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43页 |
·系统主程序流程设计 | 第43-44页 |
·数据采集处理程序设计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监测系统上位机程序设计 | 第46-53页 |
·监测系统上位机的功能要求 | 第46页 |
·上位机的功能实现环境 | 第46-47页 |
·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 第47-50页 |
·等效连续A声级L_(eq)的计算 | 第47页 |
·累计百分数声级L_N的计算 | 第47-48页 |
·极值声级与超阈值计数算法 | 第48-50页 |
·上位机屏幕显示曲线设计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系统调试工作 | 第53-61页 |
·硬件部分调试 | 第53-57页 |
·硬件电路板检查 | 第53页 |
·信号调理模块调试 | 第53-56页 |
·A计权网络与放大电路测试 | 第53-55页 |
·对数检波电路的测试 | 第55-56页 |
·信号处理模块调试 | 第56-57页 |
·单片机系统调试 | 第56页 |
·A/D转换调试 | 第56-57页 |
·软件部分调试 | 第57页 |
·现场实验及结果图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附件一 | 第66-67页 |
附件二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