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预判系统中车辆的图像雷达联合识别方法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碰撞预判系统介绍 | 第8-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基于雷达探测的汽车辅助安全系统 | 第11-13页 |
| ·利用图像进行车辆识别的探测方法 | 第13-15页 |
| ·多传感器联合识别的研究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组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车辆的图像识别方法 | 第18-33页 |
| ·图像处理软件和硬件介绍 | 第18-21页 |
| ·openCV 计算机视觉库介绍 | 第18-19页 |
| ·图像采集设备的选择 | 第19-21页 |
| ·目标假设区域的确定 | 第21-26页 |
| ·阈值采样及双阈值处理 | 第21-24页 |
| ·阴影的获取及目标假设区域的生成 | 第24-26页 |
| ·目标假设验证 | 第26-30页 |
| ·Haar 特征及 AdaBoost 算法介绍 | 第26-27页 |
| ·实车采集图片进行 Haar 特征训练 | 第27-30页 |
| ·试验验证 | 第30-32页 |
| ·算法可行性验证 | 第31-32页 |
| ·算法实时性验证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摄像机标定及图像测量模型的建立 | 第33-46页 |
| ·单目视觉测距理论 | 第33-37页 |
| ·坐标系设定 | 第33-35页 |
| ·测距模型推导 | 第35-37页 |
| ·摄像机标定 | 第37-42页 |
| ·摄像机透镜畸变 | 第37-38页 |
| ·内参数标定 | 第38-39页 |
| ·外参数标定 | 第39-42页 |
| ·测距模型试验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摄像机雷达联合标定 | 第46-55页 |
| ·雷达和摄像机的安装与标定 | 第46-49页 |
| ·车辆纵平面的确定 | 第46-47页 |
| ·雷达安装与标定 | 第47-48页 |
| ·摄像机安装与标定 | 第48-49页 |
| ·摄像机与雷达的空间同步 | 第49-51页 |
| ·联合测试试验 | 第51-52页 |
| ·一种摄像机俯仰角补偿方法 | 第52-54页 |
| ·补偿方案 | 第52-53页 |
| ·试验验证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联合识别系统搭建及试验测试 | 第55-69页 |
| ·联合识别系统的搭建 | 第55-59页 |
| ·测试软件编写和识别算法实现 | 第55-57页 |
| ·雷达与摄像机的数据融合 | 第57-59页 |
| ·实车上路试验 | 第59-67页 |
| ·静态试验 | 第59-63页 |
| ·动态试验 | 第63-66页 |
| ·随机路上测试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9页 |
| ·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