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职业精神的内涵与构成 | 第15-27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分析 | 第15-17页 |
一、职业 | 第15页 |
二、精神 | 第15-16页 |
三、辅导员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职业精神的概念、特征及其构成 | 第17-27页 |
一、职业精神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职业精神的特征 | 第18-22页 |
三、职业精神的构成 | 第22-27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解析 | 第27-38页 |
第一节 辅导员职业精神概述 | 第27-29页 |
第二节 辅导员职业精神的体现 | 第29-32页 |
一、仁爱精神是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内核 | 第29-30页 |
二、勤业精神是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外显 | 第30页 |
三、人文精神是辅导员职业精神的源泉 | 第30-31页 |
四、发展精神是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动力 | 第31-32页 |
五、创新精神是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基石 | 第32页 |
第三节 辅导员职业精神的价值功能 | 第32-38页 |
一、政治立场的导向功能 | 第33-34页 |
二、培育学生的动力功能 | 第34页 |
三、教育资源的整合功能 | 第34-36页 |
四、师生关系的调节功能 | 第36页 |
五、学生困阻的化解功能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 | 第38-47页 |
第一节 辅导员职业精神存在的问题 | 第38-43页 |
一、职业情感与制度建立:顶层设计的制度理想没有成为现实 | 第38-39页 |
二、职业认知与现实差距:辅导员在高校的身份确认尚存争议 | 第39-40页 |
三、职业归属与价值确认:迷失在没有指向性的琐碎事务中 | 第40-41页 |
四、职业责任与职业评价:对辅导员的职业肯定测评体系不健全 | 第41-42页 |
五、职业成就与职业发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尚存瓶颈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辅导员职业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3-47页 |
一、社会急剧变化:辅导员价值观念多元化 | 第43-44页 |
二、工作繁重琐碎:辅导员工作热情受到冲击 | 第44页 |
三、缺乏学科支撑: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缺乏学理依据 | 第44-45页 |
四、发展机制不完善:辅导员的晋职晋级存在随意性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培养策略 | 第47-57页 |
第一节 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培养的定位 | 第47-52页 |
一、以职能化为保障:协调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压力 | 第47-48页 |
二、以职业化为起点:提升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内化水平 | 第48-50页 |
三、以专业化为依托:促进辅导员职业的科学水平 | 第50-51页 |
四、以专家化为目标: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职业潜能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拓展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 第52-57页 |
一、孕化:正确定位辅导员职业 | 第52-53页 |
二、优化:提升辅导员经济与政治待遇 | 第53-54页 |
三、强化:加强对辅导员的日常监督与道德管理 | 第54-55页 |
四、深化:以自我管理培养职业精神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