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2页 |
第一篇 概论 | 第12-57页 |
第一章 洗钱的概述 | 第12-57页 |
第一节 洗钱的历史与发展 | 第12-18页 |
一、洗钱的历史沿革 | 第12-16页 |
二、洗钱的犯罪化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洗钱的原因、概念 | 第18-32页 |
一、洗钱的原因 | 第18-24页 |
二、洗钱的概念 | 第24-32页 |
第三节 洗钱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32-52页 |
一、洗钱的现状 | 第32-34页 |
二、洗钱的方式 | 第34-41页 |
三、洗钱犯罪的特点 | 第41-46页 |
四、洗钱犯罪的发展趋势 | 第46-52页 |
第四节 洗钱的危害及社会影响 | 第52-57页 |
一、洗钱对金融的危害 | 第52-54页 |
二、洗钱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 | 第54-57页 |
第二篇 本体论 | 第57-133页 |
第二章 洗钱罪的犯罪构成 | 第57-133页 |
第一节 洗钱罪的犯罪客体 | 第57-76页 |
一、关于洗钱罪犯罪客体各种观点的概述 | 第57-60页 |
二、关于对洗钱罪犯罪客体各种观点的综合述评 | 第60-63页 |
三、关于犯罪客体的概念 | 第63-69页 |
四、关于通说的观点及其弊端 | 第69-71页 |
五、笔者的观点 | 第71-76页 |
第二节 洗钱罪的客观方面 | 第76-98页 |
一、洗钱罪的犯罪行为 | 第76-86页 |
二、洗钱罪的犯罪对象 | 第86-93页 |
三、洗钱罪的犯罪方法 | 第93-96页 |
四、结果在洗钱罪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96-98页 |
第三节 洗钱罪的犯罪主体 | 第98-100页 |
一、自然人主体 | 第99页 |
二、单位主体 | 第99-100页 |
第四节 洗钱罪的主观方面 | 第100-133页 |
一、洗钱罪故意的特征 | 第101-107页 |
二、洗钱罪故意的内容 | 第107-113页 |
三、洗钱罪是否为“目的犯” | 第113-126页 |
四、间接故意能否构成洗钱罪 | 第126-133页 |
第三篇 形态论 | 第133-152页 |
第三章 洗钱罪的未完成形态 | 第133-152页 |
第一节 洗钱罪未完成形态的概述 | 第133-140页 |
一、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 第133-135页 |
二、洗钱罪是否存在未完成形态 | 第135-139页 |
三、犯罪未完成形态可罚性的根据 | 第139-140页 |
第二节 洗钱罪的犯罪预备 | 第140-144页 |
一、洗钱罪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 第140-142页 |
二、洗钱罪犯罪预备的类型 | 第142-143页 |
三、洗钱罪犯罪预备的处罚 | 第143-144页 |
第三节 洗钱罪的犯罪未遂 | 第144-149页 |
一、洗钱罪未遂的概念 | 第144-147页 |
二、洗钱罪未遂的特征 | 第147-148页 |
三、洗钱罪未遂的可罚性 | 第148-149页 |
第四节 洗钱罪的犯罪中止 | 第149-152页 |
一、洗钱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 第149-150页 |
二、洗钱罪中止的类型 | 第150-151页 |
三、洗钱罪中止犯的处罚 | 第151-152页 |
第四篇 控制论 | 第152-223页 |
第四章 构建完善的反洗钱法律体系 | 第152-187页 |
第一节 我国关于洗钱罪立法及相关法律制度 | 第152-162页 |
一、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 | 第152-153页 |
二、洗钱罪的刑法规范 | 第153页 |
三、相关法律法规 | 第153-154页 |
四、中国台湾地区反洗钱立法 | 第154-158页 |
五、中国香港地区反洗钱立法 | 第158-162页 |
第二节 国外反洗钱立法概况 | 第162-176页 |
一、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 第163-164页 |
二、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 第164-166页 |
三、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 第166-171页 |
四、意大利 | 第171-173页 |
五、法国 | 第173-176页 |
第三节 我国反洗钱刑法规范的立法完善 | 第176-187页 |
一、扩大洗钱罪上游犯罪范围 | 第176-180页 |
二、上游犯罪主体实施洗钱行为具有可罚性 | 第180-183页 |
三、加大对洗钱罪的刑罚力度 | 第183-184页 |
四、制定专门的《反洗钱法》 | 第184-187页 |
第五章 洗钱罪的司法认定及处罚 | 第187-199页 |
第一节 洗钱罪的司法认定 | 第187-197页 |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187-189页 |
二、洗钱罪与相似犯罪的界限 | 第189-194页 |
三、一罪与数罪的认定 | 第194-197页 |
第二节 洗钱罪的刑事处罚 | 第197-199页 |
一、自然人洗钱犯罪的刑事处罚 | 第197-198页 |
二、单位洗钱犯罪的刑事处罚 | 第198页 |
三、关于没收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范围 | 第198-199页 |
第六章 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预防与控制洗钱中的重要作用 | 第199-210页 |
第一节 金融机构在反洗钱中的地位 | 第199-201页 |
一、金融机构是洗钱的重要场所 | 第199-200页 |
二、金融机构成为防范洗钱的第一道屏障 | 第200-201页 |
第二节 金融机构预防与控制洗钱的主要措施 | 第201-210页 |
一、建立客户身份登记制度 | 第202-203页 |
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识别与报告义务 | 第203-204页 |
三、保存客户的帐户资料和交易记录 | 第204-205页 |
四、加强反洗钱培训工作 | 第205-209页 |
五、建立反洗钱的内控制度 | 第209页 |
六、违反金融法律法规的处罚 | 第209-210页 |
第七章 加强反洗钱组织机构的分工协作 | 第210-223页 |
第一节 我国反洗钱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0-213页 |
一、各侦查部门缺乏统一协调 | 第210-211页 |
二、司法部门与其它部门缺乏配合和沟通 | 第211-212页 |
三、国内各反洗钱机构缺乏有效合作 | 第212页 |
四、流入国外的非法资金难以追缴 | 第212-213页 |
第二节 加强反洗钱的主要措施 | 第213-223页 |
一、加强反洗钱组织机构的协调配合 | 第213-215页 |
二、成立专门的反洗钱机构 | 第215-216页 |
三、加强反洗钱的国际合作 | 第216-223页 |
结语 | 第223-2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25-237页 |
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237-238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238-243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243-250页 |
后记 | 第250-2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