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Summary | 第6-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 前言 | 第11-14页 |
2 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法 | 第14-15页 |
·RFLP 技术 | 第14页 |
·DNA 单链构象多态性 | 第14-15页 |
3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基因 | 第15-18页 |
·BMPR-IB 基因概述 | 第16页 |
·BMPR-IB 基因的结构 | 第16-17页 |
·BMPR-IB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 第17页 |
·BMPR-IB 基因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 第17-18页 |
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20-3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0-23页 |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基因多态性研究材料 | 第20页 |
·BMPR-IB 基因部分 mRNA 序列研究材料 | 第20页 |
·试验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常规试剂 | 第20-21页 |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1页 |
·常规溶液的配制 | 第21-23页 |
·DNA 提取所需溶液配制 | 第21页 |
·PCR 扩增产物检测所需溶液配制 | 第21-22页 |
·RNA 提取相关溶液配制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3-31页 |
·试验材料的采集 | 第23页 |
·绵羊血样的采集 | 第23页 |
·绵羊耳组织样的采集 | 第23页 |
·绵羊血液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3-24页 |
·绵羊总 RNA 的粗提取 | 第24页 |
·DNA 和 RNA 的检测 | 第24-26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4-25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 第25-26页 |
·RNA 的反转录 | 第26页 |
·PCR 引物设计 | 第26-28页 |
·BMPR-IB 基因引物设计 | 第27页 |
·BMPR-IB 基因部分多态位点引物设计 | 第27-28页 |
·PCR 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 | 第28-29页 |
·引物的溶解 | 第28页 |
·PCR 扩增反应体系 | 第28页 |
·PCR 反应程序 | 第28-29页 |
·PCR 产物的检测 | 第29页 |
·PCR 扩增产物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 第29页 |
·PCR 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第29-30页 |
·图像分析 | 第30-31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31页 |
3 数据统计分析及使用的软件 | 第31-34页 |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第31页 |
·Hardy-Weinberg 平衡状态检验 | 第31-32页 |
·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32-34页 |
·遗传纯合度和杂合度 | 第32-33页 |
·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33页 |
·多态性息含量 | 第33-34页 |
第三部分 试验结果 | 第34-48页 |
1 血液基因组 DNA 提取结果与分析 | 第34页 |
2 FECB 基因 | 第34-37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34页 |
·PCR 产物酶切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不同基因型 PCR 产物测序结果 | 第35页 |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第35-36页 |
·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36-37页 |
·不同绵羊群体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 第37页 |
·不同基因型与特克赛尔羊产羔数的关系 | 第37页 |
3 BMPR-IB 基因编码区部分序列多态性检测 | 第37-43页 |
·RNA 的提取结果 | 第37-38页 |
·RT-PCR 扩增结果 | 第38页 |
·不同繁殖力特克赛尔羊 BMPR-IB 基因编码区序列比对 | 第38-39页 |
·第7 外显子多态性检测 | 第39-43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39-40页 |
·PCR-SSCP 检测结果 | 第40页 |
·不同基因型 PCR 产物测序结果 | 第40页 |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第40-41页 |
·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41-42页 |
·不同绵羊群体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 第42页 |
·不同基因型与特克赛尔羊产羔数的关系 | 第42-43页 |
4 BMPR-IB 基因 3′端部分序列多态性分析 | 第43-48页 |
·不同繁殖力特克赛尔羊 BMPR-IB 基因 3′端部分序列比对结果 | 第43-44页 |
·BMPR-IB 基因 3′端部分基因多态性 | 第44-48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44页 |
·PCR-SSCP 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不同基因型 PCR 产物测序结果 | 第45页 |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第45-46页 |
·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46页 |
·不同绵羊群体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 第46-47页 |
·不同基因型与特克赛尔羊产羔数的关系 | 第47-48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48-53页 |
1 FECB 基因多态性 | 第48-49页 |
2 BMPR-IB 基因编码区序列多态性 | 第49-50页 |
3 BMPR-IB 基因 3′端部分序列多态性 | 第50-53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表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导师简介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