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人性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涉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20页 |
·居住小区的概念 | 第12-13页 |
·景观环境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人性化理论 | 第14-20页 |
·研究范围 | 第20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页 |
·研究框架及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理论研究法 | 第22页 |
·实地观察 | 第22页 |
·实例例证法 | 第22-23页 |
2 景观环境与人性化需求解读 | 第23-34页 |
·尺度解读 | 第23-25页 |
·环境公共尺度解读 | 第23-24页 |
·人体尺度的分析解读 | 第24-25页 |
·人的感知特点与景观环境的联系 | 第25-27页 |
·感知的特点 | 第25-26页 |
·环境空间的差异对感知的影响 | 第26-27页 |
·室外景观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 | 第27-32页 |
·环境的安全感与人的关系 | 第27-29页 |
·环境的整体感与人的关系 | 第29-31页 |
·人对环境的认同感 | 第31-32页 |
·营造家园归属感 | 第32-33页 |
·对居民生活习惯的关怀 | 第32页 |
·满足居民审美 | 第32-33页 |
·营造生态人本的居住环境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人性化景观环境的实现途径 | 第34-48页 |
·当今人性化景观环境的基本原则 | 第34-38页 |
·风格定位原则 | 第34-35页 |
·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 第35-36页 |
·空间丰富功能多样原则 | 第36页 |
·安全性原则 | 第36页 |
·关怀性原则 | 第36-37页 |
·使用材料原则 | 第37-38页 |
·构成人性化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方法 | 第38-47页 |
·居住小区绿化空间的人性化要求 | 第38-39页 |
·居住小区交通空间的人性化要求 | 第39-42页 |
·居住小区设施系统的人性化要求 | 第42-46页 |
·居住小区水景空间的人性化要求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北京市地域特征分析 | 第48-52页 |
·北京市区域概况 | 第48页 |
·北京市气候特征 | 第48-50页 |
·北京市地理环境特征 | 第50页 |
·北京市人文特征 | 第50-51页 |
·北京市植被情况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实例例证—北京市平乐园居住小区室外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 第52-66页 |
·项目概况 | 第52-57页 |
·项目定位 | 第52-53页 |
·设计理念 | 第53页 |
·功能结构 | 第53-55页 |
·绿地分布 | 第55-57页 |
·景观空间分析 | 第57-58页 |
·空间的风格 | 第57页 |
·变化的空间 | 第57-58页 |
·复合用途空间 | 第58页 |
·交通空间的人性化构建 | 第58-59页 |
·交通系统的分布 | 第58-59页 |
·交通空间的处理手法 | 第59页 |
·绿化空间的人性化构建 | 第59-61页 |
·小区绿地的布局 | 第59-60页 |
·创造植物丰富多变的绿地空间 | 第60-61页 |
·景观设施的人性化构建 | 第61-62页 |
·功能性设施的布置 | 第61-62页 |
·装饰设施形成审美情趣 | 第62页 |
·水景空间的人性化构建 | 第62-63页 |
·互动空间的人性化构建 | 第63-65页 |
·逐步递进的互动空间 | 第63-64页 |
·序列活泼的互动空间 | 第64-65页 |
·消闲空间的人性化构建 | 第65页 |
·老年人的室外消闲空间 | 第65页 |
·儿童的室外消闲空间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