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惩治高官贪腐的研究--以甘肃捐监冒赈案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一、甘肃捐监冒赈案概述 | 第11-14页 |
(一) 案情引入 | 第11-12页 |
(二) 发现案情与审判过程 | 第12页 |
(三) 涉及人员及其判处结果 | 第12-14页 |
二、甘肃捐监冒赈案呈现的高官腐败犯罪特点和原因 | 第14-18页 |
(一) 高官贪污犯罪的特点 | 第14-16页 |
1、手段繁多、持续期久 | 第14页 |
2、牵涉面广、赃银巨大 | 第14-15页 |
3、官官相护、集团腐败 | 第15页 |
4、顶风作案、屡惩不绝 | 第15-16页 |
(二) 腐败的原因 | 第16-18页 |
1、社会风气奢靡颓废 | 第16页 |
2、政治体制存有弊端 | 第16-17页 |
3、经济制度设置不合理 | 第17页 |
4、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 | 第17-18页 |
三、乾隆朝处理高官贪腐案件所得经验 | 第18-28页 |
(一) 从法律适用中所得经验 | 第18-20页 |
1、刑事立法 | 第18-19页 |
2、行政立法 | 第19-20页 |
3、道德伦理规范 | 第20页 |
(二) 从严谨的审理程序中所得经验 | 第20-21页 |
(三) 从惩治贪官污吏中所得经验 | 第21-24页 |
1、从严从快、严惩不贷 | 第21-22页 |
2、连带问责制、经济追偿彻底 | 第22页 |
3、赦免制度 | 第22页 |
4、量刑不一、法律地位不平等 | 第22-24页 |
(四) 从预防犯罪措施中所得经验 | 第24-26页 |
1、预防性制度设计 | 第24-25页 |
2、监督机构 | 第25-26页 |
(五) 从权力制衡措施中所得经验 | 第26-28页 |
四、对我国当今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 | 第28-37页 |
(一) 法律适用的启示 | 第28-31页 |
1、依法惩治贪腐 | 第28-30页 |
2、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 第30-31页 |
(二) 案件审理程序的启示 | 第31-33页 |
1、死刑缓刑复核程序 | 第31-32页 |
2、死刑执行监督 | 第32-33页 |
(三) 惩治贪污腐败官员的启示 | 第33页 |
(四) 防范犯罪机制的启示 | 第33-35页 |
1、防范制度设计 | 第33-34页 |
2、监督机构 | 第34-35页 |
(五) 权力应受制衡的启示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