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章 戛纳电影节与中国电影获奖情况介绍 | 第16-26页 |
第一节 戛纳电影节介绍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金棕榈奖 | 第17-22页 |
一 金棕榈获奖影片概况 | 第17-20页 |
二 金棕榈获奖作品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节 中国电影在戛纳获奖概况 | 第22-26页 |
一 中国获奖影片统计 | 第22-23页 |
二 中国获奖影片特点 | 第23-26页 |
第二章 作为“他者”的存在 | 第26-39页 |
第一节 女性形象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中国获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第27-39页 |
一 具有主体意识在困境中挣扎的女性 | 第27-34页 |
二 被异化而不自知的女性 | 第34-37页 |
三 另类女性——“同妻”形象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中国获奖电影与外国获奖电影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 第39-48页 |
第一节 《霸王别姬》与《钢琴别恋》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 第39-44页 |
一 叙事 | 第40-41页 |
二 视听语言 | 第41-42页 |
三 人物命运 | 第42-44页 |
第二节 《活着》与《黑暗中的舞者》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 第44-48页 |
一 女性的弱势地位 | 第45页 |
二 底层社会的伟大母亲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戛纳电影节评奖与中国电影创作 | 第48-54页 |
第一节 戛纳电影节评奖标准 | 第48-52页 |
一 对人性的探索 | 第49页 |
二 艺术性 | 第49-50页 |
三 普世价值 | 第50-52页 |
第二节 中国电影创作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