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信用风险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9页
  一、选题背景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9-12页
  一、国外有关文献综述第9-10页
  二、国内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文献综述第10-12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研究思路第12-13页
  二、研究方法第13页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第13-14页
第二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述第14-25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起因第14-16页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定义第14页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原因第14-16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现状第16-22页
  一、总量情况第16-17页
  二、融资结构第17-19页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的特点第19-22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第22-23页
  一、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第22页
  二、加快了我国的民生建设第22-23页
  三、整合政府的优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23页
  四、有利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第23页
  五、更好的引导资源配置第23页
 第四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不利影响第23-25页
  一、不利于信贷政策的运行和调整第23页
  二、给中国银行业带来挑战第23-25页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信贷风险分析第25-31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的基本情况第25-26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分析第26-28页
  一、贷款主体身份矛盾,并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第27页
  二、贷款运行中还款来源易受宏观环境影响第27-28页
  三、贷款投向特殊及贷款资金用途难以监控第28页
  四、贷后缺乏及时监管,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第28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还款来源与银行信用风险之间的传导机制第28-31页
  一、融资平台的还款来源第28-30页
  二、还款来源与银行信用风险之间的传导机制第30-31页
第四章 运用KMV模型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第31-40页
 第一节 KMV模型的内容第31-35页
  一、基本思想第31页
  二、KMV模型计算预期违约率的基本步骤第31-34页
  三、对KMV模型的改造第34-35页
 第二节 基于KMV模型对安徽省B市融资平台贷款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第35-40页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处理第35-36页
  二、计算不同融资比规模下要偿还的贷款本息第36-37页
  三、计算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第37-38页
  四、实证结论第38-40页
第五章 防范和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银行贷款风险的对策第40-45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对策第40-41页
  一、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其中第40页
  二、进行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第40页
  三、建立现代政府信用体系第40-41页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对策第41-43页
  一、区别对待存量贷款与增量贷款第41-42页
  二、进行合理的私募化改造第42页
  三、建立专门的平台贷款监督机制第42页
  四、合理授信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第42-43页
  五、要有重点和择优的选择可授信的地区和项目第43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对策第43-45页
  一、建立阳光化信息制度第43页
  二、合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第43-44页
  三、进行资产证券化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预警体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现金流贴现模型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