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施工吊索张拉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自锚式悬索桥发展历史 | 第8-12页 |
·近代自锚式悬索桥 | 第8-9页 |
·现代自锚式悬索桥 | 第9-10页 |
·我国自锚式悬索桥发展 | 第10-12页 |
·自锚式悬索桥桥型特点和适用情况 | 第12-15页 |
·基本构造 | 第12-13页 |
·桥型特点 | 第13-14页 |
·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 第14-15页 |
·合理成桥状态分析及吊索张拉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合理成桥状态分析 | 第15-16页 |
·吊索张拉分析 | 第16页 |
·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自锚式悬索桥分析计算理论 | 第19-40页 |
·概述 | 第19-22页 |
·弹性理论 | 第19-20页 |
·挠度理论 | 第20-22页 |
·有线位移理论 | 第22页 |
·柔索单元分析 | 第22-35页 |
·基本假定 | 第22-23页 |
·计算分类 | 第23-24页 |
·分段直线 | 第24-25页 |
·抛物线 | 第25-26页 |
·悬链线 | 第26-35页 |
·自锚式悬索桥几何非线性计算理论 | 第35-37页 |
·几何非线性表现方面 | 第35-36页 |
·非线性求解的N.R法 | 第36-37页 |
·收敛准则 | 第37页 |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分析计算理论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主缆线形分析和吊索张拉分析 | 第40-53页 |
·主缆线形概述 | 第40页 |
·已知条件和分析内容 | 第40页 |
·分析中的三种状态 | 第40页 |
·合理成桥状态的线形分析 | 第40-48页 |
·节线法竖直平面内的分析 | 第42-43页 |
·节线法水平面的分析 | 第43-44页 |
·纯索体系主缆线形 | 第44-45页 |
·整体结构主缆线形 | 第45-46页 |
·主缆无应力长度计算 | 第46-47页 |
·主索鞍、散索鞍处主缆长度的修正 | 第47-48页 |
·吊索无应力长度的计算 | 第48页 |
·空缆状态分析 | 第48页 |
·吊索张拉分析 | 第48-49页 |
·吊索张拉的原则 | 第49页 |
·吊索张拉应考虑的非线性 | 第49页 |
·吊索张拉实用方法 | 第49-52页 |
·吊索张拉方法概述 | 第49-50页 |
·合理成桥吊索索力 | 第50页 |
·张拉顺序选取 | 第50-51页 |
·吊索索力分级张拉 | 第51页 |
·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张拉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实桥运用和结果分析 | 第53-75页 |
·工程背景 | 第53-55页 |
·工程概况 | 第53页 |
·主要结构构造和材料 | 第53-54页 |
·设计荷载 | 第54-55页 |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55-56页 |
·几何模型 | 第55页 |
·边界模拟 | 第55页 |
·分析步骤 | 第55-56页 |
·一次成桥—合理成桥状态 | 第56-62页 |
·合理成桥主缆索力 | 第56-58页 |
·合理成桥吊索索力 | 第58-61页 |
·塔、梁内力 | 第61-62页 |
·塔、梁应力 | 第62页 |
·倒拆分析—空缆状态 | 第62-64页 |
·吊索张拉方案 | 第64-66页 |
·张拉方案 | 第64-66页 |
·正装分析—吊索张拉施工 | 第66页 |
·吊索张拉控制目标 | 第66页 |
·吊索张拉分段 | 第66页 |
·张拉过程分析 | 第66-70页 |
·吊索索力变化 | 第66-68页 |
·吊索张拉过程中支座反力变化 | 第68-69页 |
·张拉过程中塔顶横向位移、主缆竖向位移 | 第69-70页 |
·成桥状态分析 | 第70-74页 |
·吊索索力 | 第70-71页 |
·主缆索力 | 第71-72页 |
·主缆线形 | 第72-73页 |
·塔梁内力 | 第73页 |
·塔梁应力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 第75-76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