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媒介对灾区村落重建的影响--以汶川地震灾区青川县枣树村为个案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20页
   ·研究缘起第9-10页
     ·特殊的时代背景第9页
     ·典型的媒介现象第9-10页
     ·切身的亲历体验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0-14页
     ·国外研究情况综述第10-13页
     ·国内研究情况综述第13-14页
   ·研究方法与本文思路第14-16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本文思路第15-16页
   ·样本采集和相关理论介绍第16-20页
     ·样本的确定与类目建构第16-17页
     ·本文所运用的理论介绍第17-20页
第1章 地震后大众传媒对枣树村的报道情况第20-32页
   ·枣树村的基本情况第20-22页
     ·枣树村概况第20-21页
     ·村民的媒介接触与使用情况第21页
     ·村落里的小群体与“意见领袖”第21-22页
   ·枣树村进入大众传媒视野第22-24页
     ·“两幅标语”的出现第22-23页
     ·“枣树精神”的宣传第23-24页
   ·报道的整体情况描述第24-28页
     ·报道类型分析第24-25页
     ·报道内容分析第25-28页
   ·报道倾向分析第28-32页
     ·突出精神力量象征第28-29页
     ·注重典型人物塑造第29-30页
     ·强调价值观念引导第30页
     ·差异化中有同质化第30-32页
第2章 大众传媒对枣树村报道的影响因素第32-40页
   ·突发危机事件的吸引力第32-34页
     ·“人定胜天”的英雄原型第32-33页
     ·汶川大地震的社会语境第33-34页
   ·政府主导下的价值观念第34-37页
     ·政治人物和主流价值观的推动第34-35页
     ·官方的事件策划第35-37页
   ·媒体市场的隐性驱动第37-38页
     ·信息产品公共性与传媒经济利益体第37页
     ·受众需求与最大效益的“双”满足第37-38页
   ·媒介精英的家国理想第38-40页
     ·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第38-39页
     ·家国精神的符号书写第39-40页
第3章 传播内容的建构与村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第40-49页
   ·传播内容对村落形象建构第40-41页
     ·从“标语”到“精神”的建构第40-41页
     ·从媒体认识客观世界第41页
   ·传播内容对村民观念的建构第41-43页
     ·对媒体的信任度大为提升第41-42页
     ·主流价值观的畅行第42页
     ·集体身份的认同第42-43页
     ·感恩文化的衍生第43页
   ·传媒的外部性对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第43-46页
     ·生活方式第44页
     ·娱乐休闲方式第44-45页
     ·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第45-46页
   ·信息接收中的“社会距离”第46-49页
     ·由远及近的信息递减第47页
     ·亲缘地缘为主的交往圈子第47-49页
结语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录一 关于枣树村的报道列表第54-59页
附录二 传播网络下的枣树村家庭调查问卷第59-6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责任投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湖南省研究生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