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值30兆瓦光伏电站发电系统设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光伏电站工程概况及设备选型 | 第12-20页 |
·工程所在地概 | 第12-14页 |
·地质概况 | 第12页 |
·太阳能资源 | 第12-13页 |
·工程所在地电力系统概况 | 第13页 |
·工程所在地电力需求预测 | 第13-14页 |
·工程所在地电网规划 | 第14页 |
·光伏电站系统构成 | 第14-15页 |
·光伏电池组件选择 | 第15-16页 |
·逆变器技术指标 | 第16-18页 |
·光伏电站节能降耗分析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光伏电站电气设计 | 第20-32页 |
·电气一次设计 | 第20-29页 |
·电气主接线设计 | 第20页 |
·光伏阵列—变压器组合方式设计 | 第20-21页 |
·光伏电站升压方式设计 | 第21-24页 |
·10kV侧接线 | 第24页 |
·35kV侧接线 | 第24页 |
·厂用电电源及接线 | 第24-25页 |
·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 第25-29页 |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 第29页 |
·电气二次设计 | 第29-31页 |
·电站的调度管理与运行方式 | 第29页 |
·光伏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 | 第29-30页 |
·箱式变电站与出线站的监控 | 第30页 |
·控制电源 | 第30页 |
·二次接线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光伏阵列运行方式优化设计 | 第32-38页 |
·光伏电池的发电原理 | 第32页 |
·太阳辐射强度计算 | 第32-33页 |
·倾斜面上太阳能辐射量计算方法 | 第33-35页 |
·倾角自动跟踪运行方式 | 第35页 |
·固定倾角运行方式 | 第35-36页 |
·一种优化的光伏阵列运行方式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 第38-48页 |
·LCL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 第38-42页 |
·LCL滤波器的数学模型 | 第38-40页 |
·LCL滤波器设计 | 第40-42页 |
·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 第42-47页 |
·电压空间矢量技术 | 第42-43页 |
·电流内环控制 | 第43-44页 |
·电压外环控制 | 第44-46页 |
·系统仿真及结果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48页 |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个人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