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职业道德评价基础 | 第13-22页 |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 | 第13-16页 |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 第13-15页 |
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职业道德评价 | 第16-18页 |
一、评价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 | 第16-18页 |
第三节 职业道德评价与道德自律和他律 | 第18-22页 |
一、道德他律和自律 | 第18-19页 |
二、职业道德评价与道德自律和他律的关系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设状况 | 第22-30页 |
第一节 我国近现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历史回顾 | 第22-24页 |
一、清晚期的高等学校师德评价(1862-1911) | 第22页 |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高等学校师德评价(1912-1949) | 第22-23页 |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高等学校师德评价(1949-1977)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 第24-28页 |
一、师德评价发展历程(1978 年至今) | 第24-26页 |
二、当前师德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师德评价体系问题的成因 | 第28-30页 |
一、思想层面 | 第28-29页 |
二、制度层面 | 第29页 |
三、操作层面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0-43页 |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和标准 | 第30-32页 |
一、评价的原则 | 第30-31页 |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层次 | 第32-38页 |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评价 | 第33-34页 |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评价 | 第34-36页 |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与评价 | 第36-38页 |
第三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方法 | 第38-41页 |
一、评价体系设计的途径 | 第38-39页 |
二、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 第39-40页 |
三、评价方案的制定 | 第40-41页 |
第四节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科学运行 | 第41-43页 |
一、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内部作用机制 | 第41页 |
二、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监督机制 | 第41-42页 |
三、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沟通反馈机制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