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山东筝的历史发展 | 第9-11页 |
第二章 赵玉斋先生的生平介绍与山东筝曲《四段锦》 | 第11-13页 |
第一节 赵玉斋先生的生平介绍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山东筝曲《四段锦》的形成 | 第12-13页 |
第三章 山东古筝曲目的分类 | 第13-14页 |
第一节 山东琴曲 | 第13页 |
第二节 山东琴书 | 第13-14页 |
第四章 山东筝曲的曲式结构 | 第14-18页 |
第一节 八板体筝曲的结构介绍 | 第14-16页 |
第二节 牌子曲、板头曲 | 第16-18页 |
第五章 山东筝曲的题材内容及《四段锦》演奏技术分析 | 第18-28页 |
第一节 山东筝曲题材分类 | 第18页 |
第二节 《四段锦》演奏技术分析 | 第18-28页 |
(一) 《清风弄竹》 | 第18-21页 |
(二) 《山鸣谷应》 | 第21-24页 |
(三) 《小溪流水》 | 第24-25页 |
(四) 《普天同庆》 | 第25-28页 |
第六章 概述山东筝艺流派的技法特点的成因 | 第28-34页 |
第一节 地域因素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语言因素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山东古筝形制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历史文化因素 | 第31-34页 |
第七章 山东筝曲的演奏技法 | 第34-40页 |
第一节 山东筝曲右手的演奏技法及技术控制要求 | 第34-37页 |
(一) 大指“托、劈” | 第34页 |
(二) 食指“抹、挑” | 第34-35页 |
(三) 中指“勾、剔” | 第35页 |
(四) 小关节“轮”指 | 第35页 |
(五) “勾搭”技法 | 第35-36页 |
(六) 花音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山东筝曲左手的演奏技法及技术控制要求 | 第37-40页 |
(一) 颤音 | 第37-38页 |
(二) 滑音 | 第38页 |
(三) 按音 | 第38-40页 |
第八章 山东筝曲的旋律特点 | 第40-42页 |
第九章 山东筝曲的记谱方法 | 第42-44页 |
第十章 山东筝曲的传承人 | 第44-46页 |
第十一章 山东筝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