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英文及字符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1 布鲁氏菌病的概述 | 第14-16页 |
·布鲁氏菌病的病原 | 第14页 |
·布鲁氏菌病的概况 | 第14-15页 |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 第15页 |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 第15页 |
·布鲁氏菌病疫苗的应用 | 第15-16页 |
2 布鲁氏菌疫苗的概述 | 第16-22页 |
·弱毒活疫苗 | 第16-18页 |
·灭活疫苗 | 第18页 |
·重组蛋白苗 | 第18-19页 |
·基因突变株疫苗 | 第19-22页 |
3 布鲁氏菌的毒力因子 | 第22-24页 |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 第22-23页 |
·脂多糖(LPS)生物合成相关的毒力基因 | 第23页 |
·外膜蛋白(OMPs) | 第23-24页 |
·四型分泌系统(VirB) | 第24页 |
·双组份调控系统(BvrR/BvrS) | 第24页 |
4 展望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26-61页 |
实验一 牛种布鲁氏菌株2308株wbkA、pmm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26-39页 |
摘要 | 第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方法 | 第27-32页 |
2 结果 | 第32-37页 |
·布鲁氏菌ΔwbkA缺失株的构建 | 第32-35页 |
·布鲁氏菌Δpmm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35-36页 |
·缺失株ΔwbkA和Δpmm的遗传稳定性检测 | 第36-37页 |
3 讨论 | 第37-38页 |
4 结论 | 第38-39页 |
实验二 牛种布鲁氏菌2308ΔwbkA和Δpmm缺失株的毒力及免疫效果的初步评价 | 第39-50页 |
摘要 | 第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材料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缺失株的免疫效果评价 | 第41-43页 |
2 结果 | 第43-47页 |
·侵染小鼠巨噬细胞CFU结果 | 第43-44页 |
·小鼠脾脏形态观察 | 第44页 |
·小鼠脾脏细菌计数测定缺失株毒力 | 第44-45页 |
·体液免疫 | 第45-46页 |
·细胞免疫 | 第46-47页 |
·攻毒保护力的评价 | 第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缺失株毒力评价 | 第48页 |
·体液免疫水平分析 | 第48页 |
·细胞免疫水平分析 | 第48-49页 |
·保护力评价 | 第49页 |
4 结论 | 第49-50页 |
实验三 布鲁氏菌wbkA和pmm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鉴别诊断 | 第50-61页 |
摘要 | 第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5页 |
·材料 | 第50-51页 |
·方法 | 第51-55页 |
2 结果 | 第55-60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55-56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56页 |
·WBKA和PMM蛋白的表达 | 第56-58页 |
·WBKA和PMM蛋白的纯化 | 第58页 |
·Westernblot验证蛋白的反应原性 | 第58页 |
·血清学检测结果 | 第58-59页 |
·Westernblot鉴定 | 第59-60页 |
3 讨论 | 第60页 |
4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实验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