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锐小说的民间书写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学民间”与“民间写作” | 第11-18页 |
第一节 “文学民间”的提出与争论 | 第11-14页 |
第二节 “民间书写”的意义 | 第14-18页 |
第二章 李锐笔下的民间生存情状 | 第18-33页 |
第一节 民间的苦难:双重饥饿下的悲剧 | 第18-22页 |
一、生存困境中的饥饿挣扎 | 第19-21页 |
二、原始冲动下的性欲煎熬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民间的沉寂:历史的沉默与循环 | 第22-26页 |
一、历史积垢下的民间文化心理 | 第22-24页 |
二、封闭时空中的沉寂民间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民间的断裂: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 第26-33页 |
一、现代性的断裂特征 | 第26-28页 |
二、民间的断裂与失根 | 第28-33页 |
第三章 民间外来闯入者的命运遭际 | 第33-46页 |
第一节 知青:民间的局外人 | 第33-37页 |
一、启蒙和反启蒙:知青与民间的隔膜 | 第33-35页 |
二、知青命运:“留下的”和“留不下的” | 第35-37页 |
第二节 革命者:民间的陌生人 | 第37-41页 |
一、苦根儿:革命自虐症患者 | 第37-39页 |
二、张仲银:革命狂想症患者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异教徒:民间的对抗者 | 第41-46页 |
一、文化之根:民间的宗教信仰 | 第41-43页 |
二、对抗之因:西方同化与民间坚守 | 第43-46页 |
第四章 李锐的民间立场与民间体认 | 第46-56页 |
第一节 民间立场的历史呈现 | 第46-50页 |
一、民间底层的宿命意识 | 第46-48页 |
二、宿命悲剧的历史重述 | 第48-50页 |
第二节 身份矛盾中的民间体认 | 第50-56页 |
一、身份认同与本土书写 | 第51-53页 |
二、排斥与包容:民间的双重性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