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长恨歌》:老上海的繁华旧梦 | 第16-27页 |
一、老上海的典型景观 | 第16-20页 |
(一) 弄堂 | 第16-18页 |
(二) 闺阁 | 第18-19页 |
(三) 爱丽丝公寓与平安里 | 第19-20页 |
二、弄堂里的日常生活 | 第20-23页 |
(一) 吃喝 | 第20-21页 |
(二) 打扮 | 第21页 |
(三) 玩乐 | 第21-22页 |
(四) 家庭布置 | 第22-23页 |
三、王琦瑶——上海的精魂 | 第23-27页 |
(一) 精致细腻的女性 | 第23-24页 |
(二) 骄傲功利的女性 | 第24-25页 |
(三) 坚韧务实的女性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富萍》:上海底层的浮世绘 | 第27-34页 |
一、从“淮海路”到“梅家桥”的日常生活 | 第27-30页 |
(一) “淮海路”的底层 | 第27-28页 |
(二) 棚户区的“乡村”世界 | 第28-29页 |
(三) 仁义之地“梅家桥” | 第29-30页 |
二、移民中的典型形象 | 第30-34页 |
(一) 奶奶——“淮海路”的移民代表 | 第30-31页 |
(二) 舅舅、舅妈——“棚户区”的移民代表 | 第31-32页 |
(三) 富萍、相依为命的母子——“梅家桥”的移民代表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天香》:上海的史前传奇 | 第34-40页 |
一、天香园里的世俗生活 | 第34-36页 |
(一) “天香园” | 第34-35页 |
(二) 女性的日常生活 | 第35-36页 |
二、天香园里的闺阁女子 | 第36-38页 |
三、古上海的地理与历史书写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