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史论文

北宋社会经济的再认识--以军事财政与全国性市场为中心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28页
 一、选题缘起及旨趣第11-14页
 二、本文研究的内容、结构、方法及创新第14-23页
 三、学术史回顾与相关研究现状第23-28页
第一章 北宋以前由府兵制到募兵制的历史沿革第28-64页
 第一节 府兵制前期与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政治经济联系第28-33页
  一、府兵制初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其目的第28-29页
  二、府兵制前期扩充兵员的主要手段第29-30页
  三、府兵制发展前期与大土地所有制之间的联系第30-31页
  四、府兵制推动外来势力向关陇大地主阶级的转变第31-33页
 第二节 均田制主导下的府兵主体自耕农化过程第33-36页
  一、军队规模的扩张与自耕农群体形成的关系第33-34页
  二、均田制的发展与自耕农群体的形成第34-35页
  三、“兵农合一”组织体系的形成第35-36页
 第三节 隋至唐贞观府兵制与均田制的良性运行态势第36-41页
  一、府兵制推动封建国家获取大量土地第36-38页
  二、府兵制推动封建国家获取大量劳动力第38页
  三、均田制成为府兵制稳定的军需支柱第38-39页
  四、自耕农群体成为府兵可靠的兵源第39-41页
 第四节 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与均田制的崩溃第41-57页
  一、均田制的基本运行原理第41-45页
  二、均田制运行所依赖的社会环境第45-47页
  三、人口—土地比例改变对均田制运行根本影响第47-49页
  四、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均田制崩溃的原因第49-57页
 第五节 中唐至五代募兵制主导下的中央与地方财政第57-64页
  一、中央:募兵制下脆弱的财政平衡第57-61页
  二、地方:高额的军费是割据一方的代价第61-64页
第二章 募兵制下的国家财政与全国性市场第64-105页
 第一节 募兵制主导下的北宋国家财政第64-78页
  一、是否冗兵?——“养兵之制”之辨析第64-69页
  二、北宋国家财政的性质第69-78页
 第二节 军事财政膨胀性需求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第78-84页
  一、军事财政推动的全国性粮食需求与供给第78-80页
  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第80-84页
 第三节 市场控制的政治保障:北宋的中央财政集权第84-91页
  一、“制其钱谷”:财政的集权化第84-85页
  二、“稍夺其权”:中央集权财政及其延伸第85-91页
 第四节 流通的客观条件:北宋国家主导的漕运第91-105页
  一、以运河为主动脉的全国交通网的形成第91-97页
  二、政府主导的运输管理网络第97-102页
  三、转般法的有效实施第102-105页
第三章 实物化时期北宋对全国市场的控制第105-155页
 第一节 北宋财政“实物化”与“货币化”时期的划分及依据第105-117页
  一、获取军粮的主要手段——和籴的兴起第109-112页
  二、和籴规模的扩大及其作用第112-117页
 第二节 北宋政府主导下的入中贸易第117-130页
  一、入中贸易的历史沿革及交易方式第117-121页
  二、交引的性质及其与入中贸易的联系第121-125页
  三、“入中”贸易与专卖之间的联系第125-130页
 第三节 市场控制之一:从茶法变迁看入中贸易与专卖的关系第130-139页
  一、林特茶法——朝廷对入中价格的首次调控第130-132页
  二、李谘的通商法:“贴射”与“现钱折中”第132-135页
  三、天圣——景祐间茶法的两次反复第135-137页
  四、总结:禁榷是朝廷控制入中贸易的必要手段第137-139页
 第四节 市场控制之二:从盐法变迁看专卖与全国流通的关系第139-155页
  一、盐法变迁与全国性流通的关系概述第139-145页
  二、钞盐法之前解盐专卖沿革简述第145-147页
  三、庆历八年钞盐法:财政货币化的表现第147-150页
  四、专卖与财政货币化对商品流通的实质影响第150-155页
第四章 熙丰变法时期的货币财政与商业流通的实质第155-188页
 第一节 新法的运作模式与朝廷的货币收入第156-170页
  一、免役法与免役钱的征收第156-159页
  二、青苗法与青苗息钱的征收第159-160页
  三、市易法与各地市易务的建立及其作用第160-170页
 第二节 变法时期的朝廷与农民的交换关系第170-181页
  一、免役钱、青苗钱及其与农民的关系第170-173页
  二、朝廷与农民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第173-181页
 第三节 变法对货币化财政的影响——货币积累效应第181-188页
  一、新法的货币定向积累效应第181-183页
  二、货币积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钱荒”的实质第183-188页
结论:从商业流通角度对北宋社会经济的再认识第188-194页
 一、对北宋货币经济发展水平再认识及评价第188-189页
 二、对北宋全国性商业流通性质再认识及评价第189-192页
 三、北宋全国性市场对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第192-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206页
后记第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建构与误读:1950至1970年代《人民日报》话语中的美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