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1页
绪论第11-31页
 一、选题缘起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24页
 三、研究内容第24-26页
 四、研究方法第26-28页
 五、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第28-31页
第一章 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理论阐释第31-61页
 第一节 关于系统的基本理论第31-36页
  一、“系统”的涵义第31-32页
  二、“系统”的内部第32-34页
  三、“系统”的外部第34-36页
  四、“系统”的状态第36页
 第二节 美术课程资源第36-44页
  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内涵第36-41页
  二、美术课程资源的特征第41-44页
 第三节 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第44-61页
  一、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内涵第44-45页
  二、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内部第45-52页
  三、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外部第52-55页
  四、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运作第55-59页
  五、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价值第59-61页
第二章 “非遗”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困惑第61-95页
 第一节 结构的混乱:美术课程资源系统要素的无序第61-79页
  一、“非遗”与美术课程资源系统要素缺乏联系第61-62页
  二、人力资源要素在美术课程资源系统运作中效率不高第62-77页
  三、对美术课程资源系统运作过程的忽视第77-79页
 第二节 状态的封闭:美术课程资源系统对“非遗”封闭第79-88页
  一、美术课程人力资源对“非遗”的关注不足第79-82页
  二、美术课程资源系统对“非遗”接纳的偏见第82-88页
 第三节 功能的遗失:美术课程资源系统功能对“非遗”传承不到位第88-95页
  一、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缺乏对“非遗”独特传承功能的追问第89-90页
  二、美术课程资源系统对“非遗”传承功能的误读第90-95页
第三章 “非遗”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途径第95-149页
 第一节 认识“非遗”对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重要性第95-110页
  一、重新认识“非遗”蕴含的美术课程资源要素第95-106页
  二、重新认识“非遗”对美术课程的意义第106-110页
 第二节 从潜在美术课程资源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第110-120页
  一、分析潜在美术课程资源蕴含的美术教育学价值因素第110-117页
  二、分解“非遗”并与美术课程资源系统中的各要素建立联系第117-120页
 第三节 从美术课程资源系统进入美术课程第120-149页
  一、设定“非遗”传承功能的美术课程目标第120-135页
  二、美术课程资源的转化第135-138页
  三、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第138-146页
  四、后续工作第146-149页
结论第149-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0页
附录第160-229页
 附录1:中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程与美术课程资源关系及其对美术课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之认知的调查问卷第160-168页
 附录2:美术教师访谈提纲第168-169页
 附录3: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第169-184页
 附录4: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第184-216页
 附录5: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第216-224页
 附录6:《美术教育学新编》中有关文化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程序第224-226页
 附录7: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刘清峨老师教学手记第226-229页
致谢第229页

论文共2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冯玉祥思想研究
下一篇:北宋社会经济的再认识--以军事财政与全国性市场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