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工商工艺美术论文

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历史演进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4页
   ·研究背景第12-15页
     ·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革第12-13页
     ·网络社会语境下的当代设计新解读第13-15页
   ·研究意义第15-17页
     ·“信息交互设计”系统化的理论研究第15-16页
     ·对完善设计学科建设的现实意义第16-17页
   ·研究现状第17-20页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第17-19页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20-22页
   ·研究框架第22-24页
第二章 信息交互设计及系统模型第24-62页
   ·关于信息交互设计第24-27页
     ·信息交互设计的基础第24-25页
     ·信息交互设计的概念第25-27页
   ·“信息”与“交互”的含义探析第27-34页
     ·信息的概念第27-29页
     ·信息的特征第29-30页
     ·信息的价值第30-31页
     ·交互的概念第31-32页
     ·交互的属性第32-33页
     ·交互的类型第33-34页
   ·信息交互设计的构成体系第34-49页
     ·信息设计第34-38页
     ·交互设计第38-42页
     ·感知设计第42-49页
   ·信息交互设计的特征第49-55页
     ·交互性特征第50-52页
     ·复杂性特征第52-54页
     ·社会性特征第54-55页
   ·信息交互设计系统模型的构建第55-62页
     ·“境-人-技-物”的信息交互设计系统模型第55-56页
     ·从“境-人-技-物”关系出发的信息交互设计第56-59页
     ·“境-人-技-物”信息系统模型的转换原则第59-60页
     ·基于“境-人-技-物”的设计创新思维第60-62页
第三章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第62-80页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境”第62-66页
     ·社会语境关系的提出第62-64页
     ·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特点第64-65页
     ·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特点第65-66页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人”第66-71页
     ·人类本质的探讨第66-69页
     ·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特点第69-70页
     ·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特点第70-71页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技”第71-76页
     ·“技术”的含义解析第71-72页
     ·原始社会中的技第72-74页
     ·农业社会中的技第74-76页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物”第76-80页
     ·物-信息交互方式的载体第76-77页
     ·原始社会中的物第77-78页
     ·农业社会中的物第78-80页
第四章 工业社会的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第80-98页
   ·工业社会的“境”第80-83页
     ·工业社会的产生第80-81页
     ·工业革命的进程第81-83页
   ·工业社会的“人”第83-85页
     ·社会属性的增强第83-84页
     ·个体意识的提高第84-85页
     ·复杂的社会关系第85页
   ·工业社会的“技”第85-90页
     ·摄影术与电影术第86页
     ·电报、电话与无线电技术第86-88页
     ·广播与电视技术第88-90页
     ·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特点总结第90页
   ·工业社会的“物”第90-95页
     ·信息传播的一般理论模式第90-93页
     ·工业社会的信息传播模式及“物”之载体第93-95页
   ·工业社会与原始及农业社会之对比第95-98页
     ·社会生产关系层面的演进第95-96页
     ·信息交互方式层面的演进第96-98页
第五章 信息社会的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第98-173页
   ·信息社会的“境”第98-115页
     ·信息社会的产生第98-101页
     ·信息社会的生产方式第101-104页
     ·网络社会的崛起第104-106页
     ·网络社会的巨大意义第106-109页
     ·社会文化性语境的起始第109-115页
   ·信息社会的“人”第115-132页
     ·“人”因素的全新发展第115-117页
     ·用户体验的提出与构建第117-124页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第124-132页
   ·信息社会的“技”第132-147页
     ·信息社会初期的信息技术概述第134-138页
     ·当代信息社会的信息技术概述第138-147页
   ·信息社会的“物”第147-167页
     ·信息社会的信息互动模式第147-151页
     ·自媒体-代表性的信息交互设计应用第151-154页
     ·信息社会的物之变化第154-159页
     ·物之设计原则第159-161页
     ·物之设计策略第161-162页
     ·物之设计过程第162-167页
   ·信息社会与传统社会之对比第167-173页
     ·社会历史形态的演进第167-168页
     ·人际关系的演进第168页
     ·信息技术水平的演进第168-170页
     ·信息交互方式的演进第170-17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73-186页
   ·本文研究成果总结第173-176页
   ·未来社会的信息交互设计方式展望第176-185页
     ·未来社会的“境”第176-177页
     ·未来社会的“人”第177-178页
     ·未来社会的“技”第178-182页
     ·未来社会的“物”第182-185页
   ·后续研究思路第185-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193页
致谢第193-194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合物化学性质和表面拓扑结构对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
下一篇: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状态及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