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从电影到文学”的试验--论左翼文学影像化叙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7-12页
第一章 影像与左翼文学呈现的历史性关联第12-18页
 第一节 左翼作家介入电影活动扫描第12-15页
  一、 看电影、写影评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第13-14页
  二、 作家、编剧、导演的多重身份第14-15页
  三、 作家成为电影理论的研究者第15页
 第二节 左翼文学“从电影到文学”试验的概况第15-18页
第二章 左翼文学影像化叙事的表征第18-34页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与鲁迅创作第18-24页
  一、 “好莱坞三镜头法”与《示众》第19-21页
  二、 擅长使用“空镜头”开篇与特写镜头第21-22页
  三、 鲁迅杂文呈现出的动态图像化描写特征第22-24页
 第二节 电影艺术与茅盾小说“电影化想象”第24-29页
  一、 《子夜》与蒙太奇叙事第24-26页
  二、 多角度镜头下的大都市生活第26-27页
  三、 茅盾笔下的“飞波姐儿”徐曼丽第27-29页
 第三节 夏衍:电影创作带来其文学的创新第29-34页
  一、 语言的纪录片:《包身工》第30-32页
  二、 从电影到戏剧的转变:《上海屋檐下》第32-34页
第三章 左翼文学影像化叙事的探源与透析第34-39页
 第一节 文学与电影——一脉相承的注重视觉的叙事传统第34-36页
 第二节 影像化叙事产生的新文体范式及其对文本的蚀伤第36-39页
结语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后记第43-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产梦—杜拉拉热的解读
下一篇:论冰心作品中的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