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共产党宣言》的人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3页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二、 研究现状及方法第11-12页
 三、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第12-13页
第一章 《宣言》人学思想形成的文本逻辑第13-21页
 第一节 人的劳动本质论孕育着人的实践本质的萌芽第13-16页
  一、 人的本质的异化第13-15页
  二、 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第15-16页
 第二节 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人的社会关系本质论第16-18页
  一、 人的本质的实践生成第16-17页
  二、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17-18页
 第三节 现实的个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之谜的钥匙第18-21页
  一、 “现实的个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第18-19页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19-21页
第二章 人的本质的历史生成论第21-31页
 第一节 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依赖关系”的生成第21-24页
  一、 原始社会:个人对族群的依赖关系第21-22页
  二、 奴隶社会: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第22-23页
  三、 封建社会: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第23-24页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依赖关系”的生成第24-27页
  一、 人对商品的依赖关系第24-25页
  二、 人对资本的依赖关系第25-26页
  三、 人对工具理性的依赖关系第26-27页
 第三节 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个性”的生成第27-31页
  一、 “自由个性”对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依赖性”的扬弃第27-28页
  二、 “自由个性”的实质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第28-29页
  三、 “自由个性”是共产主义社会人的本质第29-31页
第三章 人的阶级本质论第31-39页
 第一节 阶级的人的历史性生成第31-34页
  一、 阶级的人“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第31-32页
  二、 阶级的人都要受到政治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第32-33页
  三、 阶级的人是发展变化的第33-34页
 第二节 阶级斗争:群体的人的存在方式第34-37页
  一、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第34-35页
  二、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第35-36页
  三、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第36-37页
 第三节 “自由人联合体”——阶级社会的终结者第37-39页
  一、 无产阶级革命——“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由之路第37-38页
  二、 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第38-39页
第四章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第39-50页
 第一节 人的政治解放第39-43页
  一、 资产阶级政治生活的“双重异化”第39-40页
  二、 人的政治解放之路第40-42页
  三、 超越政治解放,实现人类解放第42-43页
 第二节 人的经济解放第43-47页
  一、 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异化第43-44页
  二、 人的经济解放之路第44-45页
  三、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人的经济解放第45-47页
 第三节 人的精神解放第47-50页
  一、资本主义社会人在精神上的异化第47-48页
  二、 人的精神解放之路第48页
  三、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第48-50页
第五章 《宣言》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第50-57页
 第一节 《宣言》人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第50-52页
  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传播(1921 年 7 月之前)第50-51页
  二、《宣言》人学思想在中国的成功实践(1921 年 8 月—1949 年 10 月)第51-52页
  三、《宣言》人学思想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1949 年 10 月以后)第52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52-57页
  一、 强调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解放第52-53页
  二、 致力于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解放第53-54页
  三、 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54-55页
  四、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致力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探析
下一篇:网络交易的伦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