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变电构架的静力分析 | 第18-40页 |
| ·无损变电构架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 ·损伤变电构架模型的建立 | 第21-24页 |
| ·构架柱的损伤形式 | 第21-22页 |
| ·损伤方法的模拟 | 第22-23页 |
| ·损伤变电构架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 ·荷载组合 | 第24-25页 |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 第24-25页 |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 第25页 |
| ·单侧支撑变电构架的静力分析 | 第25-34页 |
| ·无损单侧支撑变电构架的计算结果 | 第26-28页 |
| ·受损单侧支撑变电构架基于等效刚度模拟法的计算结果 | 第28-32页 |
| ·受损单侧支撑变电构架基于区段损伤模拟法的计算结果 | 第32-34页 |
| ·双侧支撑变电构架的静力分析 | 第34-39页 |
| ·无损双侧支撑变电构架的计算结果 | 第34-36页 |
| ·受损双侧支撑变电构架基于等效刚度模拟法的计算结果 | 第36-38页 |
| ·受损双侧支撑变电构架基于区段损伤模拟法的计算结果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变电构架的动力分析 | 第40-65页 |
| ·单侧支撑变电构架的动力特性 | 第40-45页 |
| ·无损单侧支撑变电构架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40-42页 |
| ·受损单侧支撑变电构架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42-45页 |
| ·双侧支撑变电构架的动力特性 | 第45-50页 |
| ·无损双侧支撑变电构架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45-47页 |
| ·受损双侧支撑变电构架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47-50页 |
| ·单侧支撑变电构架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50-63页 |
| ·时程分析理论 | 第50-52页 |
| ·非线性理论 | 第52-53页 |
| ·地震波的调整 | 第53-56页 |
| ·无损变电构架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56-58页 |
| ·受损钢结构变电构架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58-61页 |
| ·变电构架的动力响应对比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4章 变电构架的损伤识别研究 | 第65-83页 |
| ·单元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指标的推导 | 第65-68页 |
| ·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68-69页 |
| ·单一损伤工况下单元模态应变能变化率的研究 | 第69-75页 |
| ·不同损伤位置对单元模态应变能变化率的影响 | 第69-71页 |
| ·不同损伤程度对单元模态应变能变化率的影响 | 第71-75页 |
| ·多位置损伤识别研究 | 第75-81页 |
| ·多位置损伤识别的理论研究 | 第75-80页 |
| ·多位置损伤识别研究 | 第80-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3-85页 |
| ·结论 | 第83-84页 |
| ·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个人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