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稃片失绿突变体及其Ds标签基因的鉴定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5页
   ·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转座子序列标签第12-19页
     ·突变体库构建的主要方法第12-14页
     ·转座子概述第14-15页
     ·转座子序列标签法克隆侧翼序列第15-19页
   ·AC/DS 转座元件系统第19-21页
     ·Ac/Ds 的结构特点第19-20页
     ·Ac/Ds 转座子系统的应用第20页
     ·影响 Ac/Ds 转座子跳跃的因素第20-21页
   ·温度不对称嵌套 PCR第21-25页
     ·温度不对称嵌套 PCR 的原理第21页
     ·TAIL-PCR 的反应流程第21-23页
     ·TAIL-PCR 的技术难点第23页
     ·TAIL-PCR 技术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第23-24页
     ·TAIL-PCR 技术的优缺点第24-25页
   ·水稻叶绿素缺失突变体的研究进展第25-31页
     ·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分类第25-26页
     ·叶绿素缺失突变的分子机制第26-29页
     ·水稻稃色突变体第29-31页
   ·突变体的基因型鉴定第31-33页
     ·突变体基因型鉴定的意义第31页
     ·突变体基因型鉴定的方法概述第31-33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3-35页
第二章 水稻稃片失绿突变体的形态观察和生理鉴定第35-41页
   ·材料第35页
   ·方法第35-37页
     ·野生型种子和稃片失绿突变体苗势比较第35-36页
     ·突变体稃片失绿表型的形态观察第36页
     ·突变体及野生型主要农艺性状比较第36页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第36-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野生型和稃片失绿突变体苗势比较第37页
     ·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表型特征第37-38页
     ·突变体及野生型主要农艺性状比较第38-39页
     ·野生型和突变体稃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第39-40页
   ·讨论第40-41页
第三章 水稻稃片失绿突变体 DS 侧翼序列的扩增及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预测第41-63页
   ·植物材料第41页
   ·方法第41-49页
     ·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41-42页
     ·Ac/Ds 插入的 PCR 鉴定第42-43页
     ·外源片段的 GUS 基因检测第43-44页
     ·Ds 侧翼片段的 TAIL-PCR 扩增第44-46页
     ·Ds 侧翼序列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第46-48页
     ·Ds 插入位点及其侧翼序列结构分析第48-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60页
     ·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49页
     ·稃片失绿突变体基因组含 Ac 和 Ds 双元件插入第49-50页
     ·外源片段的 GUS 基因检测第50-51页
     ·Ds 侧翼片段的 TAIL-PCR 扩增第51-52页
     ·Ds 侧翼序列的克隆及序列测定第52-53页
     ·Ds 在突变体基因组上的插入位点及其下游基因的结构第53-60页
   ·讨论第60-63页
第四章 水稻稃片失绿突变体的 DS 插入基因型分析第63-71页
   ·植物材料第63页
   ·实验原理第63-64页
   ·实验方法第64-67页
   ·结果与分析第67-69页
   ·讨论第69-71页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第71-73页
   ·本研究小结及创新点第71-72页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第72页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2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光伏器件的界面电子结构及其电子复合与产生过程的研究
下一篇:生长激素对原代鸡肝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