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 ·3G技术的高速发展 | 第9-10页 |
| ·TD-SCDMA标准是我国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第10-11页 |
| ·智能天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 第11-12页 |
| ·新型智能天线仿真计算方法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作者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网络规划 | 第15-23页 |
| ·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 | 第15-17页 |
| ·无线网络仿真的意义 | 第15页 |
| ·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特点 | 第15-17页 |
| ·影响仿真准确性的因素 | 第17页 |
| ·蒙特卡洛仿真 | 第17-20页 |
| ·TD-SCDMA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特点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智能天线波束形成研究 | 第23-31页 |
| ·通信系统中的天线 | 第23-26页 |
| ·天线的方向图 | 第23-25页 |
| ·天线的极化 | 第25-26页 |
| ·智能天线 | 第26-31页 |
| ·智能天线的基本功能 | 第26-27页 |
| ·智能天线的技术原理 | 第27-29页 |
| ·智能天线的赋形增益的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现行智能天线仿真计算方法研究与性能分析 | 第31-45页 |
| ·无线网络仿真中的智能天线模块 | 第31页 |
| ·现行智能天线仿真计算方法的性能分析 | 第31-45页 |
| ·对链路预算子系统的影响 | 第31-33页 |
| ·对覆盖预测子系统的影响 | 第33-37页 |
| ·对容量仿真子系统的影响 | 第37-44页 |
| ·现行智能天线仿真计算方法性能总结及改进算法的探讨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新型智能天线仿真计算方法及算法实现 | 第45-75页 |
| ·算法简述 | 第45页 |
| ·新型智能天线详细算法设计 | 第45-63页 |
| ·链路预算子系统的设计 | 第45-48页 |
| ·覆盖预测子系统的设计 | 第48-50页 |
| ·容量仿真子系统的设计 | 第50-63页 |
| ·新型智能天线软件实现 | 第63-75页 |
| ·智能天线子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63-66页 |
| ·容量仿真子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66-67页 |
| ·赋形图生成子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67-75页 |
| 第六章 新型智能天线仿真计算方法性能分析 | 第75-91页 |
| ·对覆盖预测子系统的影响 | 第75-81页 |
| ·Bestserver指标验证 | 第75-77页 |
| ·DL MACPeak Throughput测试结果 | 第77-79页 |
| ·UL MACPeak Throughput测试结果 | 第79-81页 |
| ·智能天线对覆盖预测影响结果分析 | 第81页 |
| ·对容量仿真子系统的影响 | 第81-89页 |
| ·基本功能仿真验证 | 第82-86页 |
| ·自适应智能天线功能验证 | 第86-89页 |
| ·智能天线对容量仿真影响结果分析 | 第89页 |
| ·新计算方法软件性能 | 第89-90页 |
| ·新型智能天线性能总结 | 第90-91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 ·工作总结 | 第91页 |
| ·对未来的展望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 致谢 | 第95-97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