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恋爱、家庭、婚姻论文

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研究--以内蒙古高校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6页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选题缘由第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国外研究第11-12页
  2.国内研究第12-14页
 (三) 研究的内容、思路及创新点第14-16页
  1.研究内容第14页
  2.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3.研究创新点第15-16页
一、 婚恋观基础理论问题第16-20页
 (一) 婚恋观的概念第16-17页
 (二) 婚恋观的特点第17-18页
  1.自主性第17页
  2.时代性第17页
  3.可变性第17页
  4.相对稳定性第17-18页
 (三) 婚恋观的内容第18-20页
  1.恋爱观第18页
  2.性观念第18-19页
  3.择偶观第19页
  4.婚姻家庭观第19-20页
二、 蒙古族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分析第20-35页
 (一) 调查基本情况第20页
 (二) 调查结果的分析第20-35页
  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20-21页
  2.关于恋爱观的调查分析第21-25页
  3.关于性观念的调查分析第25-28页
  4.关于择偶观的调查分析第28-31页
  5.关于婚姻家庭观的调查分析第31-35页
三、 蒙古族女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5-44页
 (一) 蒙古族女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第35-39页
  1.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存在普遍性和公开化第35页
  2.蒙古族女大学生中恋爱动机不纯的比例较高第35页
  3.蒙古族女大学生在恋爱和学业关系问题上,理性认知与盲目实足戈將第35-36页
  4.蒙古族女大学生对性观念的态度宽容和传统道德的淡化第36页
  5.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性教育匮乏,对西方性教育的认同感较高第36-37页
  6.蒙古族女大学生在择偶方面,绝大部分坚持与本民族通婚第37页
  7.蒙古族女大学生择偶标准出现现实与功利化的色彩第37-38页
  8.蒙古族女大学生对待离婚的态度更加包容第38-39页
 (二) 蒙古族女大学生婚恋观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9-44页
  1.社会因素的影响第39-41页
  2.学校教育的影响第41-42页
  3.家庭因素的影响第42页
  4.自身因素的影响第42-44页
四、 蒙古族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途径第44-49页
 (一) 发挥学校教育在蒙古族女大学生婚恋观形成过程中的正确引导第44-47页
  1.学校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蒙古语师资队伍第44页
  2.高校必须要做到力排社会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婚恋观氛围第44页
  3.加强校园文化的作用第44页
  4.重视蒙古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第44-45页
  5.加强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性知识的教育第45页
  6.重视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婚恋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第45页
  7.学校要加强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第45-46页
  8.重视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第46页
  9.建立蒙古语网络平台,进行婚恋道德教育第46页
  10.注重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民族教育第46-47页
 (二)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第47页
  1.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和民族优秀品德教育的传承第47页
  2.不过分教育孩子把民族作为择偶的标准第47页
  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47页
 (三) 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第47-49页
  1.关注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性别及民族歧视第47-48页
  2.成年人要对大学生树立好榜样第48页
  3.媒体要积极引导对正确婚恋观的形成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承与变迁--扎鲁特乌日汀哆研究
下一篇: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以聊城市甲幼儿园为例